- 索 引 号:11370784004295029C/2024-03282
- 分 类:市政府办公室;农业;规划建设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2024-03-22
- 标 题: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 号:安政办〔2024〕9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 11370784004295029C/2024-03282 | 分 类: | 市政府办公室;农业;规划建设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4-03-22 | ||
标 题: |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 号: | 安政办〔2024〕9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安丘市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政办〔2024〕9号
各镇政府、街办、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安丘市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3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安丘市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动我市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发挥生态农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生态、融合、高效、共富发展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生态农场建设为抓手,将绿色低碳理念引入农业发展全过程,精准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激活乡村共富“新引擎”,助力构建“产业兴、农民富、生态好”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探索全国领先的生态农场经验模式,为打造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县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态标准、生态产品、区域循环等维度发力,通过提高产地环境质量、全程推广应用标准化生态农业技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打造绿色生态品牌等措施,着力培育一批产地绿色、产出高效、品牌响亮的生态农场,强化典型示范,带动群众致富。年内,探索打造5种发展模式,发展示范生态农场50家,引领带动全市生态农业全地域覆盖、全方位提升、全领域升级。
三、主要创建标准
(一)规模适度。须我市正规注册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土地相对集中连片,规模适度,参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粮食种植面积200亩以上,露天瓜菜、林果等50亩以上,从事设施农业的30亩以上,种养结合的融合农场主要产业规模达到上述标准下限的70%以上,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规模标准可适当降低。
(二)生态循环。注重提高产地环境质量,推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控等新技术,农业生产废弃物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产品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创建期内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码、生态原产地码“双码”认证,达到“双码一标”生产标准。
(三)产业融合。以农文旅、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为导向,通过项目合作、委托加工等方式,打造集农业种植、精深加工、商贸物流、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场。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产学研、育繁推、人才引进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建立服务联结机制,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
(四)高效特色。突出特色产品产业化,主要产品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绿色、有机、名特优新以及特质农品、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认证,拥有经注册认证的商标品牌,提高溢价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比较优势。积极引入中能化、中铁等企业资本,发展生态大棚等设施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产品附加值。
(五)共富引领。以农场为利益结合点,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联结农场与小农户对接高端市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以上。
四、探索五种模式
(一)抱团式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牵头,组织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以石埠子镇河北营子村为例,村集体带头发展大棚草莓种植600亩,在村内形成3个批发站点,全村130户,1/3的户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二)农牧生态循环模式。以合力牧业为例,按照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可持续原则,在发展奶牛、肉牛养殖的基础上,建成大型沼气工程、集污池,发展桃树园、杂果园、果蔬观光采摘园,配套建有智慧型水和沼液一体化的节水灌溉系统,成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标准化生态示范农场。
(三)高效智慧农业模式。以长生源生态农场为例,流转土地建设生态温室大棚、大姜组培育苗中心和组培实验室等设施,为小农户种植提供生姜种苗、种植技术、产品代销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增收致富。以三新融创为例,建设高标准设施大棚,利用智慧化控制系统、净水灌溉、地暖温室栽培等新技术,栽培反季节鲜食红芽生姜,生姜效益成倍增长。
(四)全链条托管模式。以驰瑞农服为例,搭建农机联盟,与强村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粮食生产提供一站式机械化服务。以中化MAP为例,与乡村开展合作试点,把“田管家”请到田间地头,为小麦、玉米提供精量播种、滴灌浅埋、产品销售等全程托管服务。
(五)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汇海生态农场为例,串联生态温室大棚、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农业研学、采摘观光等要素资源,生产的生态西红柿、青椒等20余种农产品直供青岛、济南等高端市场,净菜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
五、推进步骤
(一)准备发动阶段(2024年2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分工,开展宣传发动,造浓工作氛围。各镇街区摸清底数,按照分配名额提报生态农场创建名单。
(二)实施推进阶段(2024年3月至10月)。拟创建的生态农场优先纳入“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协会”,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观摩等活动,提升发展理念。指导开展“双码”认证。3月5日前提报2024年建设计划方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农场提档升级。加大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在办公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建设力度,指导服务农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统筹整合土地、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要素资源向生态农场建设倾斜,支持高质量发展。5月份开展第一次评选,选取10家示范农场,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议等形式,示范引领、全面推开;8月份进行第二次评选,评选20家示范农场,年底前再评选20家示范农场,形成全面创建的浓厚氛围。对示范农场实行动态管理,创建成效不明显、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的,取消示范农场称号。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11月至12月)。以纳入创建范围的农场为基础,对照“五项标准、五种模式”,开展“五看”评定,即看规模、看模式、看技术、看品牌、看收入,评选确定示范生态农场50家,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全面总结生态农场经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农场建设“安丘路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农安、农业农村、财政、文旅、畜牧等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推进工作。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生态农场的遴选确定、指导建设、主体评选等工作,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各镇街区要选优主体,加强对生态农场的培育、指导和服务,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创新推进机制。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合力推进生态农场健康发展。要突出生态农场主体地位,依托中化MAP、斧创、驰瑞农服等农业服务企业,加强产地环境治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提升、市场营销服务。积极引导农场搭建科研合作、成果推广、社会实践、互利共享的服务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品牌。
(三)强化政策扶持。开辟绿色贷款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要“优先发贷”“应贷尽贷”,优先落实“小微E贷”“鲁担惠农贷”等金融产品,提供“随借随还”融资产品,落实优惠贷款利率、手续费减免等政策。依托集优惠农服务平台帮助申请种植贷等金融产品。鼓励引入有实力的保险公司,为大姜等种植农场提供成本托底保险,实现保本增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共建生态农场。对年度评选的50个示范农场,按照投资额度、农场规模、经济效益等具体情况,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扶持。对农场负责人优先推荐劳动模范、最美农民、乡村之星。对达到“双码一标”认证并开展营销的主体,优先纳入“安品味来”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
(四)搞好宣传考核。各镇街区要深入总结在生态农场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机制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遴选一批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加大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典型宣传力度,讲好生态农场故事,营造良好氛围。要将生态农场建设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