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好山水 铺就“幸福路”
□通讯员 牛海青 李琳琳 赵丽
“五一”假期,驱车行驶在安丘市西南山区的乡村旅游路上,宽敞平坦的柏油路蜿蜒在山野之间,一路前行畅通无阻,沿途草木葱翠,花果飘香,梯田错落有致,勾勒出一幅路畅人和村庄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安丘市着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坚持把建设好“四好农村路”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全域旅游民生事业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全力打造“内通外联、路域洁美、便捷舒适、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新格局。日前,安丘成功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潍坊市唯一。
最美农村路 超过3500公里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柏油路,抬脚上客车”,前后变化的背后,是近年来安丘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安丘山区、丘陵占据该市约三分之二的面积。先后投资6.03亿元,完成路网提档升级工程63.7公里、自然村庄通达工程223.1公里、通行安全保障工程1000.6公里……这一个个数字,也见证了安丘“四好农村路”发展的光辉历程。
安丘西南群山之中,一条蜿蜒的乡村柏油路,让沉睡的大山焕发了生机,让曾经崎岖的山路变为坦途。“以前出门得翻山越岭,道路不仅窄小,而且坑坑洼洼,如今新修了柏油路后,出行畅通无比,非常方便。”石埠子镇柳河峪村村民刘万芳说。
村民口中的柏油路,是近年来安丘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道路,全长130多公里,盘旋在群山之间,被誉为“安丘天路”。凭借美丽的风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公路,安丘市采取项目化方式对重点农村公路和所有旅游道路实行“上乔、中灌、下花草”的综合绿化模式,基本实现“一镇一特色、一路一风景”的绿带、花带、景观带,让农村路变成了景观路、旅游路。
截至2023年底,安丘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554.229公里,形成了县乡道路层次分明、农村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新格局,为该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支撑。
乡村旅游路 激活发展春水
自驾游、赏美景、品美食、购好物,安丘的乡村旅游道路激活沿线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池春水”。
在“天路”沿线的安丘市官庄镇马家寨庄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海报、供销社、大红喜字等,吸引了众多游客目光。这是官庄镇深挖乡村文化与民俗特色,打造的马寨·拾光里项目,“五一”期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旅游线路的持续升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创业,沿线一座座时尚农家院落也“次第绽放”。
安丘市结合“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和乡村振兴,以乡村旅游道路规划提升为主线,充分挖掘整合历史民俗、健康养生等资源,有重点、有层次、有特色地打造农文旅产业,将该市小麦峪、下涝坡、太平山等景点名胜串连成片,并通过举办桃花节、大桃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做火“赏桃花、采摘游、品美食”的乡村旅游品牌,形成了一幅“以文铸魂、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以节会友、产业互融”的农文旅融合崭新图景。
“四好农村路” 架起致富桥
要致富,先修路。借力发达的农村公路建设,安丘市稳步实施融合发展样板工程建设,创新“农村公路+客运”“农村公路+物流”理念,开通了12条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线路,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以安丘市农谷物流园为依托,在该市规划建设20个农村物流站,推进5条“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线路,实现了农村客运与快递企业的优势互补,也为发展农村电商创造了充足条件。
安丘市不断加大旅游道路升级改造投入,把旅游景区、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让周边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四好农村路”的建设,铺就了群众致富的“快车道”,打造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实现了公路通、产业旺、经济兴、群众富的目标。
(来源:潍坊日报202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