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街道位于安丘市城区南部,辖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总人口20万。是中国“姜蒜之乡”、山东省特色产业镇。
近年来安丘市兴安街道聚焦“三生三美”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辖区资源优势,着力育产业、强基础、优环境,打造了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为项目为支撑,推动生产美、产业强
聚焦一二三产融合,加快园区建设。兴安街道立足辖区食品加工产业基础,瞄准预制菜产业,规划建设了中日韩高权预制菜产业园,对接引进了一系列优质项目。中粮面业顺利完成基础建设,成功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建成后可带动小麦种植200万亩以上。康芝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江南食品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落户了健康油脂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日韩高端预制菜产业园,引进了汇源果汁、国药药材健康产业基地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保康生物成功拓展预制菜赛道,御俸食品、星昌源食品等食品深加工企业蓬勃发展,成功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5家,为乡村产业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土地流转,助力集体增收。针对农村劳动力减少,耕地无人耕种问题,加快推动土地流转,汶南、河南等村相继集中流转土地近5000亩,通过土地公开竞租,在保障村民收益的同时,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00万元。街道59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均达到了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3个,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1个。
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质效。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种植大户等,发展壮大现代高效农业,引进了沃华农业、润城果蔬等现代产业项目;羊埠小尾寒羊养殖合作社、小马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大庄甜瓜、大庄菜花、王十里葡萄先后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品牌。
以基建为重点,推动生态美,环境优
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便民。加快户户通道路建设,先后投资9800余万元,完成户户通道路硬化115万平方米,硬化路面通到每家每户,让“晴天不起土、雨天不踩泥”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应治尽治,20个村实现分散就地利用,1个村实现纳管治理,19个自然村达到生活污水收集拉运条件,治理率达到60%以上。推动煤改气清洁取暖改造,累计改造15个村共计3471户,群众清洁取暖覆盖面持续扩大。积极开展村居绿化、亮化、美化建设,村村实现路灯覆盖率100%。
优美的人居环境更加利民。深入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各自然村党员干部主动认领责任街巷,定期开展清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稳中向好。创新公益岗人员包路段工作机制,由102名公益岗人员负责91公里路域保洁,在有效降低管护费用同时,提升整体路域环境保洁水平。强力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品质提升行动,成功创建潍坊市级和安丘市级美丽庭院共3801户。目前辖区村居已基本实现规划有序、路街畅通、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全部通过了环卫一体化验收,王十里、甘石桥、葫芦埠、汶南四个村打造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李十里、田家庄、霹雷山等10各村创建为潍坊市级和美乡村,村民的居住环境更加宜居。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生活美、家园好
基层组织建设更加有力。以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落实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行动,推动“示范村”对标提升、“创优村”晋位升级、“强基村”整顿转化。组织举办了“创优村”党组织书记擂台赛、耕地流出整改现场会,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基层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坚持以文化促乡村振兴,推动辖区59个行政村全部组建了文艺队伍,带领村民通过广场舞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庆七一”文艺汇演、“三八”文艺汇演、“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演出活动100余场次,在健身娱乐的同时,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认真举办“和美万家小橘灯公益宣讲”、“新农村新生活”等宣讲、培训活动30余场次,切实畅树文明新风,增强乡村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