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4295870/2015-00043 | 分 类: | ; 综合政务;商贸、海关、旅游 | ||
发布机构: | 郚山镇 | 发文日期: | 2015-06-12 | ||
标 题: | 郚山镇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 |
郚山镇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
一、目标要求
坚持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依托本镇现有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适应现代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坚持突出特色,依托产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差异开发、基础配套、市场引导。在三年计划期内,通过建设十大旅游产业项目,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规范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把郚山镇建成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购物、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服务区,通过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乡村旅游形象,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联动发展,促进镇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不断升级,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建设项目
(一)“南官庄农家乐”项目。
南官庄村位于郚山镇东北1.4公里 ,68户,人口284人,耕地520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东边巍峨的大安山古朴庄重。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充分挖掘自身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大自然的秀美景观,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投资200万元。一是建观光大门两座;开设农家乐10户,力争三年时间内发展全村户数达到30户,面积达3000平方米,所有的农家乐严格按照改厨改厕的标准要求统一规划,房屋里面统一用蓝白灰三色粉刷,房子外面统一建设文化墙,重点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特色菜,原料全部采用本地自产的蔬菜、肉类。预计投资160万元。二是打造景观项目。1、百年古槐。村南北方向屹立着三棵500年的古槐,刻有“光绪二十年甲午正月”字样玄武石石碾卧在旁边。下步,要对三棵古槐进行合理保护,对石碾进行古文物鉴定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预计投资70万元。2、千年酸枣林。将村东南的大沟千年酸枣林打造成省内甚至国内罕见的酸枣林景观带,保护稀有植物的生长繁衍环境,让游客见证千年酸枣的坚忍不拔的生命奇迹,体验采摘酸枣的乐趣;并建设易于攀爬道路。预计投资140万元。3、八路军秘密兵工厂遗址。恢复八路军秘密兵工厂,重现机枪、手榴弹的制造过程,用陈泥塑像的方式再现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无辜人民群众的场景,让游客更直观的感受历史的缩影,牢记那段悲壮的历史。预计投资300万元。4、采摘娱乐园。扩建南山上的山楂园,新建30亩大樱桃园,在村东北新建200亩大桃园,观光道路两侧发展种植玫瑰带200亩,盘活闲置土地采用租赁给游客的方式建设农家乐私人菜园,让游客们体验农家的生活乐趣。预计投资100万元。5、休息娱乐区。扩大村内的水库库容,在水库周边建设与环境协调一致景观,建设通向水库中心小岛的小桥,打造集垂钓、观光、休息于一体的娱乐区。预计投资180万元。6、观光滑行道。利用村前的两条大沟,建设索道,方便旅游观光。规划设计一处长1万平方米的滑雪场,预计投资280万元。7、服务接待中心。村中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为游客提供各项服务;建设山货店,经营各种土特产品及具有留念价值的物品。预计投资275万元。8、小路溪水观赏区。村东、村前两条街的两边利用天然水源打造小溪流水景观,营造江南水乡的气息。预计投资55万元。三是旅游道路及绿化建设,预计投资600万元。1、停车场规划。规划在村口建一处停车场,停车场规划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在村口设置醒目的出入口停车标志,方便游客停放。2、道路规划。全村的大街小巷2000米铺成黑石头板,全村死角闲地全部清理绿化,栽种竹子和花草;沿大安山的3000米环山旅游道路绿化建设,方便游客观赏两侧的景点。
(二)“鲁家哨乡村旅游”项目。
鲁家哨村位于郚山镇的西南端,南连沂水县,西接临朐县,三面环山,全村土地面积813亩,150户,510口人,党员31名,村集体年收入15万元,人均收入15000元。鲁家哨村充分依托郚山镇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大自然秀美景观,坐落于百公里林果产业旅游观光长廊中部,南边巍峨的太平山为其增添古朴庄重的神韵,零星发掘出的古恐龙化石为其增添浓郁的古文化气息,贯穿整个安丘的汶水源头之一为其增添浓厚的灵气,五龙山、五龙湖等景区与其相互辉映,花如海桃如蜜的红冠蜜桃基地更是让人陶醉。目前,已投资旅游项目100万元。预计总投资1800万元。一是农家乐项目。农家乐项目做到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完成改厨改厕工作,重点打造苦菜、云星菜、荠菜、蓬子菜等野生菜系,研发核桃大饼牌品,推广生态绿色饮食,建设生态健康饮食餐厅,并推出礼品盒包装和小袋便携式包装,便于游客馈赠亲朋好友。支持一批野生菌类火锅店的开办,并举办野生菌分辨讲堂。加强与合力牧业的合作,为旅游者推出纯绿色无污染的奶制品。预计投资260万元。二是景观项目。1、百佛景观点。村南山山顶建十米高佛像一座,山上至山下绕山四周打造四道环形梯田,每道梯田修建四座小型的佛像,将十八罗汉像分布其中。四道梯田以春,夏,秋,冬命名,根据季节不同配置适应颜色的绿化苗木,地中栽植各种果树,作物供游人自由选购,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道道有景观,景景有文化。并在山顶建造景观浏览索道,供游客俯视景观和体验滑行的刺激。预计投资200万。2、采摘休闲娱乐区。村东规划大桃采摘区、绿色蔬菜采摘区、葡萄采摘区等采摘区,流转土地1000亩,集采摘、观赏、娱乐于一体,主要种植桃树、苹果、梨树、核桃、荞麦等作物,打造花香飘逸的万亩花田。并利用村东水库建设百树休闲垂钓娱乐区。预计投资100万元。3、农耕时代体验区。建设农具展览馆,馆内陈列有农业收获的农具,如土囤、斧头、耕犁、石磙、牛车、镰刀等;陈列农业耕作、灌溉农具,如脚踏水车、锄头、独轮车、犁等,让游客通过农具了解农耕时期的历史,观看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缩影。预计投资160万元。4、古文化遗迹保护区。重点保护太平山北麓古城墙、齐长城遗址,充分挖掘山南凤凰沟、沙鲤沟古火山口价值,邀请专家鉴定北山山沟零星发掘出的古恐龙化石。预计投资200万元。5、民俗文化展示区。搜集村民传统的各种手艺设点现场制作,如:小磨香油,地瓜粉皮,米酒制作,甜酱制作,石磨煎饼等,及根雕,鞋垫编制等等。预计投资150万元。6、农家家畜体验区。村西山栽植优质牧草,分区养殖各种家畜,打造农家家畜体验区,包括骑马,骑驴,牧羊,放牛等活动。预计投资300万元。7、红色教育基地。建红色教育宣传基地,将我村乃至周边的战役,烈士的事迹图片陈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安丘市青少年农业实践基地,让城市的孩子到农村来,体验农村生活,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预计投资160万。三是景观配套设施。1、游览道路规划。旅游游览道路规划应与网化工程相结合,在不破坏当地农业生活、生产的原则要求下,因地制宜,尽量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利用核桃、黑松、桃树、梨树等树打造百公里观光绿道,满足农家乐休闲游、林果观光游、农耕观光游等旅游项目,方便农家体验旅游,规划将村内主干道拓宽为8米,并每隔10米安装节能路灯1个。预计投资150万元。2、停车场规划。从方便游客接待着手,规划在村口建一处停车场。停车场规划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计划停放车辆30余辆旅游大巴及70余辆自驾游小车,在村口设置醒目的出入口停车标志,方便游客停放,同时由村委会配备专人负责车辆指挥和看守,确保游客车辆安全。在停车场旁设置旅游厕所1个,修建面积60平米。预计投资200万元。3、加强生态绿地建设,乡村公共绿地建设,绿地分布形式采用混合式,做到点、线、面结合,进一步增绿、添绿,消灭绿化空白地,并设置小型公共绿地,并增加花卉,提高绿地质量。预计投资160万元。四是项目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本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村内道路交通等硬件设施,大幅度提高环境质量,丰富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向更深层次发展,推动村内经济迅速发展。2、生态效益:本项目项目建成后,村内绿化、亮化、美化率达100%,增绿面积3000平方米。3、经济效益: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万元,增加就业人数200人次,并带动周边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益。
(三)“五龙湖景区改造提升”项目
五龙湖景区占地4800亩,集休闲、健身、娱乐、防洪于一体,现已顺利通过了国家AA级景区认证,并被省水利厅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其中,五龙湖景区的西入口处的锦绣园占地面积60余亩,园内芳草萋萋,四季常青;五龙湖周围群山环绕,湖水碧波荡漾,清沏见底,宛如一颗巨大的蓝钻镶嵌在镇区,湖中有鲤鱼、鲢鱼、红鲫鱼、浮哨等多种鱼类,现已成为全镇重要水源地;揽月广场已完成总投资1200万元,广场内有休闲娱乐区、健身区、人工湖、文化壁、登山长廊,人工湖内安装有音乐喷泉,文化壁概述了郚山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沿登山长廊向上,直登揽月亭,在揽月亭,可俯瞰五龙湖全景和郚山镇区全貌。景区的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内容如下:一是百合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项目立意百年好合,以百合、爱情、婚恋为主题,以百合生产展示旅游项目为依托,建设集观赏、采摘、餐饮、休闲、婚纱摄影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生态园,建设年产5000吨百合酒生产线一条、高档酒店一座、婚俗博物馆一座、爱情主题广场一座。预计投资600万元。二是潍坊畜牧人才培训中心坐落于合力牧业生态养殖项目区内,主要承担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培训、培养高端实用性人才、会议接待服务、畜牧产品展示、特色餐饮等。为充分利用沼气项目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在培训中心的周围规划建设200亩苜蓿草,100亩有机果园和100亩有机蔬菜园,打造集高科技畜牧展示、特色餐饮、种植采摘、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示范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牧业示范园。预计投资400万元。三是依托东安山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自然条件,修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景观建筑,同时配套水、电、道路、通信等一系列公用设施及购物、运动、休闲娱乐运动场地等,打造一个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置业项目。预计投资1000万元。项目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本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丰富镇域内的旅游资源,推动全镇旅游业向“专业旅游”、“精品旅游发展”从而拉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2、生态效益:本项目项目建成后,全镇绿化率提升3个百分点,增绿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一座百花争艳、瓜果飘香、天人合一的天然氧吧。3、经济效益:年接待游客5万人,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增加就业人数100人次,并带动周边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益。
(四)“太平山旅游提升”项目
太平山位于泰沂山脉东端,安丘市西南60公里,南与沂水为邻,西与临朐相连,最高峰海拔523米,与山东第二高峰沂山东西相望,太平山横亘于郚山镇西南部绵延东西约20公里,山顶平坦开阔,偏南侧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所建长城遗址,迄今已有2600多年,故太平山又叫长城岭。近年山上主要栽植了速生杨、银杏、核桃等树种,目前太平山林场面积发展到2.2万亩,远远望去林海苍茫置身其中,绿荫重影、遮天蔽日,泉水绿中出,潭水石中存。为加快太平山旅游项目开发,2008年到2009年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了盘山公路,可乘车游览整个太平山,2009年秋又与中广核有限公司签定建设太平山风力发电厂,一期工程总投资7亿元,装机容量10万千瓦时,年可发电1.3亿度。
太平山旅游开发项目由政府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主要是面向大中城市居民,迎合他们远离喧嚣、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让他们切身体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的神秘,感受具有现代文明的风力发电,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空间,寻找一种新生活的体验,达到释放自我的目的。其主要内容有:乘车穿越林场参观生态景观,参观风力发电、齐长城遗址、太平寨遗址,体验山泉水的甘甜、扑捉山蚂蚱等特色项目,结合开发的五龙山、农家乐项目打造郚山一日游。
经济效益:该项目以15年为计算期,项目建成达到正常营运年份年均收入2000万元,上缴利税100万元,该项目建成投产不仅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养身的好去处,扩大群众就业门路同时促进群真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五)“百公里梯田林果观光绿道”项目。
沿大安山、大车山、五龙山、磨山、石虎山、扁山、黄皿山、石门顶、太平山建设百公里环山路,依托沿途梯田风光、密林山谷、3万多亩核桃基地、山顶风电、青石胡同天然氧吧等特色景点,进行观光绿道建设。总投资900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包括:一是道路硬化。总投资2100万元,对道路全途进行4-5米宽水泥硬化。今年先期硬化陈家沟至杨家河段17.8公里。再利用2年时间完成其他路段开通和硬化;二是路域治理。总投资1100万元,主要对沿路排水沟渠、泄洪管涵、道路边坡等进行修理完善,并建立常态管护机制;三是沿途绿化。总投资5100万元,突出一山一色,在原有刺槐林、松树林基础上,进行大面积补植。同时根据土壤条件,分片种植紫槐、枫树,形成春能赏槐花、秋可看红叶、夏冬有绿色的景观;四是观光农业。总投资700万元,依托3万亩核桃基地,根据群众原有种植习惯,可规划山地谷子、小麦花生、山桃山楂、柿子红枣等生产带,形成不同梯田颜色带,同时又可以集观光采摘于一体;五是沿途营站。总投资100万元,考虑观光绿道路线较长,借助搬迁村看山房,在石门顶以东,规划建设简朴清洁的休息驿站,以及规划歇息凉亭等景观设施,为游览绿道和太平山风光的游客提供茶水饮料、简便饮食等服务,满足山地骑行、老幼自驾游等群体的需求。
(六)“鲤龙河流域旅游开发”项目。
在对五龙山风景区植被修复、造林绿化、景点开发等项目改造提升的同时,重点对鲤龙河沿岸进行包装打造。项目包括园林设计、水景观设计、停车场规划等,总投资2600万元。一是投资300万元,在鲤龙河大桥上游建设两个景观门,两岸东西对称。西岸垂柳下建设长廊、凉亭、花园,形成漫步休闲区。该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是对河道进行深挖清淤,投资600万元,浆砌石坡河坝8公里,河内栽植观赏荷花,保持河水绿色生态,借助河中已经衍生栖息的水燕、鹭鸶、沙鸥等水鸟,形成沿河生态观光区;三是沿河向上直通五龙山景区,投资1600万元,大力发展苹果山楂、沙地西瓜、沙果、大桃、樱桃、黄杏、红枣等果树种植,形成8公里果树生产带,总面积达到1600亩,形成鲜果采摘区。
(七)“游客接待中心”项目。
在镇区金鸿大道北侧,建设一处游客接待中心。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1976平方米,设有宴会大厅、包厢、客房和大型停车场,同时规划建设山货土特产采购园。日接待游客300人次。融游客接待、分流和乡村旅游综合管理于一体。该项目已于11月份动工,预计明年8月份可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大大带动镇区商业街繁荣发展,进一步完善镇区餐饮、购物、住宿等商业功能区。
(八)“大安山流域景观开发”项目。
借助山顶风电场景观,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今年修建自南官庄村直通山顶道路3.5公里,在西向山坡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栽植榛子6000亩,山楂1500亩,山桃1000亩。栽植黑松3000亩,形成山坡密集林带景观,与山脚下的南官庄村农家乐项目相接。
(九)“五龙山景区改造提升”项目
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项目内容一是3.5公里齐长城遗址修复工程。预计投资3000万元;二是环山路、环山小路硬化。既可互通景点,又起到防火隔离带作用。预计投资250万元;三是继续完善“龙山寺”建造,预计投资1500万元;四是水源保持,山下池塘岸边浆砌和池底防渗铺底,打大口水井1眼。预计投资700万元;五是持续搞好绿化和美化,预计投资150万元;六是筹划建设养老中心,预计投资1500万元;七是周围墙体改建、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完善,预计投资2000万元;八是争取扩建镇区到景区道路,预计投资2000万元。
(十)“五彩山谷”大地景观项目
项目总投资10500万元,主要是对全镇5条山峪进行总体规划,通过大面积栽植同类作物,依据植被所形成的不同颜色,自东向西形成各具特色的山谷大地景观。第一条是在墨黑至杨家河沿线,栽植观赏玫瑰6000亩,形成“玫瑰谷”,在观光赏景的同时,通过开发玫瑰花药用及提炼化妆品价值,形成玫瑰花产业链;第二条是在店子至南旺,沿鲤龙河两岸分片栽植葡萄、山楂、紫槐等,形成“紫色谷”,着力打造采摘园区;第三条是依托百合酒业产业园,沿蒯沟至牟家沟一线,大力发展种植种植百合花,总面积达到1.2万亩,形成“百合谷”;第四条是沿南逯至西庙一线,以大桃等果树种植为主,总面积达到8000亩,打造“桃花谷”;第五条是沿杨家庄至簸箕掌一线,借助梯田风光,大力种植油菜、向日葵等为主的多彩植物,形成“金色谷”。
三、组织管理
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成立乡村旅游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社区党总支书记任成员。领导小组统筹全镇旅游规划及组织实施,协调和鼓励镇、村、旅游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旅游及相关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成立旅游合作社,建立旅游产业规范管理机制,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具体负责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管理;负责各社区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提供旅游路线、游客引导、客源分流、景点介绍、投诉处理等服务项目。
二是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对旅游、娱乐、交通等设施建立定期检修制度,排除娱乐设施安全隐患,要对必要的旅游设施设置醒目安全提示、安全使用简介等,配备必要的消防、防盗、护栏等安全设施,对主要交通路口、游人密集区域设置电子监控,加大安保巡查力度,确保游客活动的安全。
三是建立规范运营机制。所有旅游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各景点合法取得土地、林地、河道、景观等资源的使用权,无违章建筑和设施;取得必要的经营证照;经营项目有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重点在服务礼仪、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等方面加强培训,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全镇宣传促销的重要内容,尤其要通过互联网和举办各种节庆活动的形式加强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点)、乡村旅游景区(点)宣传推介,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
郚山镇人民政府
201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