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493856113/2016-00022 | 分 类: | 政务动态 ; 综合政务 | ||
发布机构: | 市房管中心 | 发文日期: | 2016-03-07 | ||
标 题: | 对开放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几点看法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 |
对开放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几点看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对此,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召开了小区物业经理座谈议,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住宅小区、有关部门和街区征求意见建议,结合我市物业管理现状,进行认真分析论证,就如何做好住宅小区开放后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小区开放将给物业管理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一是安全管理问题。大多数业主在买房时大都看好了安保严格的小区,小区开放后,就意味着社会车辆、人员可以在小区里随意穿行,这就给小区安保带来了很大压力。目前小区开2-3个门,整个小区就能有效管理。小区开放后,可能几栋楼甚就要设置门岗,还有小区监控以及其他公共设施配套,都需要做相应调整,这也是对物业公司和开发企业实力的考验。在做好小区安全管理等工作的前提下,居民就会有开放意愿。
二是日常管理问题。小区开放后,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日常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如道路与停车管理、环境与秩序管理、绿化与保洁管理、公共管网养护维修等。特别是开放式小区没有固定停车位,争抢车位、乱停乱放以及车辆刮擦的概率也将增加,由此带来的邻里纠纷也不容忽视。这就需要厘清物业管理职责边界,让物业管好应该管的事,减少物业管理成本,不增加业主负担。
三是物业收费问题。从物业费的角度来看,小区开放以后,公共区域的保洁、维护以及安保的压力加大,需要增加人手和设施设备,物业管理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但这些随着小区的开放或成为公共空间,应该由谁来买单,尚需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界定。青云花园吴先生说:“小区绿地、道路既然已成为公共空间,维护、保洁等费用应该由政府或街办(开发区)承担,应该不会转嫁到我们业主头上。”
二、小区开放蕴藏着诸多发展优势和空间
开放小区可以有效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建立起“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等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使得城市生活更便捷、交通循环更通畅,有利于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一级网格和片区二级网格的划分。以世纪新城小区为例,该小区位于健康路与和平路之间,南与承信家城小区相邻,占地面积100亩,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目前只建有一个东门,南、北、西三面有围墙间隔,空间浪费很大。小区开放后,可以横、纵贯小区,既能方便居民出行,又能节省时间,还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助于邻里间的沟通交流,和谐相处,提升幸福度。该小区王先生说:“从构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的角度来说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说出行通畅了、购物不用绕道了等等,未来这也可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小区开放尚需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
开放小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和有关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与时俱进的城市发展理念,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对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这一意见尚处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层面,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由国家政策上升为法律,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
从调研情况看,如何获得舆论支持、业主支持、法律保障,把政府意志转化为公众意愿,如何分类渐进实施执行则是更为重要、亦然是更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