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295029C/2024-03219
  • 分  类:市政府办公室;环境保护 ; 林业;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2024-03-22
  • 标  题: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 文  号:安政办〔2024〕11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11370784004295029C/2024-03219 分  类: 市政府办公室;环境保护 ; 林业;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4-03-22
标  题: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  号: 安政办〔2024〕11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效力状态: 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3-22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政办〔202411

各镇政府、街办、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322

(此件主动公开

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农村环境,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一条具有安丘特色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任务目标

2024年底,全市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农膜回收率达到94%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进一步提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运行,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农业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强化地膜规范使用,严禁厚度低于0.01mm非标地膜在农业生产上使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非标地膜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督检查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不达标地膜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充分发挥全市24处镇级废弃农膜回收点功能,引导种植农户规范使用标准地膜、参与地膜回收,减少“白色污染”。扎实实施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试点项目,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3万亩,确保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4%以上。 

(二)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强化示范带动,以大汶河农业公司、马王芳凤公司、驰瑞农服等农作物秸秆利用企业为主体,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建立健全市场化长效机制,年内带动处理农作物秸秆20万吨以上。争取实施2024年中央财政补助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因地制宜推广深耕还田、堆沤腐熟后还田、饲料过腹还田、植物纤维提取、打捆直燃供能、生产生物质颗粒等方式,推动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到2024年底,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

(三)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利用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点,结合大田普查和定点调查,发布病虫情报10期以上,指导适期防治病虫害。发挥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等8处绿色防控示范区带动作用,引领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达到50%以上。扎实开展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重点的统防统治服务作业,年内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四)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强化试验示范,跟踪2万亩冬小麦化肥减量示范区,建设玉米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万亩,加快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广,推动全市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深化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制定发布主要作物施肥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农民按需选购,鼓励肥料产销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化、保姆式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年内新增面积1.3万亩。

(五)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镇街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开展田间地头清洁行动,组织各村集中捡拾回收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农药瓶”“农药袋”,确保收集全覆盖。市农安中心、市农业农村部门落实部门职责,对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单位回收容器和建立回收台帐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执行销售回收制度、未建立回收台账以及随意丢弃或者堆放农药包装废弃物等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引导农药使用者主动送交废弃物,年内发放宣传材料2000份以上,对全市农资经营从业人员全部轮训一次。环卫园林科技集团负责村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桶的管理,及时对农药经销点、村级回收点存放的包装废弃物开展定期收运处置。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4年3月)。成立市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分工,开展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将全市年度目标任务逐级分解,明确到人。层层压实各镇街区属地责任,指导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实施推动阶段(2024年3月至6月)。整合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试点、秸秆综合利用、“一喷三防”等项目资金,有力支撑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开展。强化部门联动,加大执法力度,农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扎实开展联合检查,严厉打击处理生产、销售和使用不达标地膜,随意丢弃或者堆放农药包装废弃物等行为。建立周调度、月小结、季度考核、年底总结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6月)。组织各镇街区开展自查验收,同时成立督查小组,开展现场检查,检查成绩纳入年底考核,并形成工作总结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农业农村、财政等有关市直部门及各镇(街区)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等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分管领导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综合协调组,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分管局长为组长,相关业务科室为成员的现场督查组,负责技术指导、督导调度、文字材料整理以及数据统计等工作,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各镇街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明确细化责任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举措等内容,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高效落实。

(二)健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企业自筹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生产者实施清洁生产。强化资金支撑保障,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化肥农药减量、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工作深入推进,培育壮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主体,探索建立保护与治理成效机制,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园区,在项目扶持、产品认证、评优方面予以倾斜。

(三)加强督导检查。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加强对工作的督导、考核和评估。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要落实行业主管责任,从生产、销售、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方面,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延伸触角,举一反三,认真梳理排查突出问题,逐个研究解决,确保农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协同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手机微信等媒体和举办培训班、入户指导等方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普及治理知识和技术。市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制定化肥农药减量、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等明白纸、倡议书,使农户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新技术、新模式,了解废旧农膜、农作物秸秆、农药废弃物等回收站点位置,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切实增强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全社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附件1.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配档表

3.安丘市废旧农膜回收站(点)明细表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doc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