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295029C/2017-00585
- 分 类:通知公告公示;农业;市政府办公室 ; 农业、畜牧业、渔业;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2017-08-20
- 标 题: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 号:安政办〔2017〕76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 11370784004295029C/2017-00585 | 分 类: | 通知公告公示;农业;市政府办公室 ; 农业、畜牧业、渔业;综合政务 |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17-08-20 | ||
标 题: | 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 号: | 安政办〔2017〕76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安丘市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政办〔2017〕76号
各镇政府、街办、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安丘市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安丘市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为实施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化肥减量使用行动,达到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以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集中连片推广新型农药、现代植保装备为突破口,加强病虫害预警,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提升用药水平,努力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的化肥投入,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
(一)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3年平均水平以下,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绿色防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达到30%以上,比2017年提高5个百分点,设施蔬菜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全覆盖。
——统防统治。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比2017年提高5个百分点,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全覆盖。
——科学用药。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比2017年提高2个百分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
(二)化肥减量使用行动。持续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秸秆、粪便利用效率,优化养分投入结构,规范化肥产、供、施行为。到2020年,基本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化肥使用总量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大田农作物秸秆还田率提高10个百分点,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化肥氮磷钾投入结构优化为1:0.5:0.7,复合化率达到60%以上,化肥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
三、技术路径
(一)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预防控制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在“控、替、精、统”上下功夫。
1.“控”。控制病虫的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2.“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高效药械替代低效药械。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
3.“精”。推行精准科学施药,重点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并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根据病虫监测预报,坚持达标防治,适期用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
4.“统”。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重点是提高防治效果,节本增效。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
(二)化肥减量使用行动
1.小麦方面。控氮、减磷、调钾,配施锌、硼等微量元素,推广应用配方肥。主要开展秸秆还田,周期性进行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机械深施、氮肥后移和“一喷三防”等技术。
2.玉米方面。控氮、稳磷、增钾,配施锌、硼等微量元素,推广应用有机肥、配方肥。主要鼓励秸秆腐熟还田、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推广缓控释肥、“一增四改”等技术。
3.果树方面。减氮、减磷、稳钾,配施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秋季施用配方肥。主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果园生草、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喷施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后期合理追肥。推广使用高效缓控释肥和配方肥。
4.蔬菜方面。减氮、减磷、稳钾,配施钙、锌、硼等中微量元素,推广基施配方肥。主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基肥追肥统筹,合理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培肥土壤。设施蔬菜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腐熟剂,覆膜堆沤)技术,施用无机型、碱性土壤调理剂等,肥料品种优先选择钙镁磷肥和中低浓度有机无机复合肥料。
四、重点任务
(一)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一是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健全病虫监测体系;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病害智能监测仪等现代监测工具,提升装备水平;完善测报技术标准、数学模型和会商机制,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每个镇街区设置有代表性的测报点1处,固定专人从事病虫害预测预报。
二是推进科学用药。1.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应用,推进小宗作物用药试验,淘汰高毒农药。科学采用种苗、土壤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对症选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2.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烟雾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3.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三是推进绿色防控。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绿色防控推进步伐。1.大力推广主要作物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广省、潍坊市颁布实施的农业操作规范。同时,新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2.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每个镇街区都要选择1-2处。重点选择园艺作物标准园、“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响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3.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植保机构为重点,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动农民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此外,大力开展清洁化生产,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减轻农药面源污染,净化乡村环境。四是推进统防统治。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1.提升装备水平。发挥中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植保工程建设投资以及省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建设示范项目的引导作用,装备现代植保机械,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规模适度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2.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示范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3.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防治组织的指导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二)化肥减量使用行动
一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集中推广3种技术模式。1.设施蔬菜“有机废弃物堆肥还田”模式。因地制宜收集秸秆、尾菜、落叶、菌渣、粉碎枝条等废弃物,在地头、坑塘堆沤积造有机肥,自造自用。每亩用量2方(吨),减少化肥用量15%~20%,减量施肥60公斤。2.设施菜地“秸秆生物反应堆”模式。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依托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释放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3.商品有机肥模式。对重点示范区,在已有水肥一体化设备和施用配方肥的前提下,通过补贴措施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500~800公斤,减少化肥用量20%~25%,减量施肥70~90公斤。
二是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技术。完善田间灌排设施和机械作业道路,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推行粮田每2—3年轮流深耕深松一遍,耕层深度要达到25厘米以上。鼓励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培肥、修复土壤,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在平原地区,大力推广小麦高留茬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小麦机械收获留茬高度20-30厘米,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玉米秸秆粉碎长度5厘米以下,配撒腐熟剂,耕翻入土并及时耙实。在山地丘陵区,重点推广作物秸秆堆沤腐熟还田技术,通过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将农业有机废弃物转变为可用资源,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三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在巩固和深化大田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加大园艺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力争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引导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对接,按照“按方抓药”“中成药”“中草药代煎”“私人医生”等4种模式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发展配方肥定向直供,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配方肥补贴规模。建立电视、网络、微信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发布和咨询平台,实现技术指导服务全方位全覆盖。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效能,提升机械施肥装备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等技术,全面实施春播、秋种基肥撒施机耕深翻模式,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种肥同播技术,积极推广宽行作物追肥机械串施,力争2020年大田作物机械施肥面积达到60%以上。在山区开展果园施肥枪土注追肥试验示范,总结推行可行的技术模式。
四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新型肥料替代技术。在附加值较高、用肥量较大的设施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形成不同区域不同果树、蔬菜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逐步向大田作物拓展。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对新型经营主体购买水肥一体化设备给予补贴,力争2020年实现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10万亩,设施蔬菜和果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9,粮田达到0.75。大力推广玉米配方缓控释肥简约化施用技术,力争2020年玉米缓控释肥应用覆盖率达到30%。广泛开展蔬菜、果树缓控释肥应用试验示范。在连作菜地集中区推广应用含微生物、氨基酸、腐植酸等功能性肥料,修复土壤微生物区系,克服连作障碍。针对不同区域的菜地、果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状况,选择推广适宜配方的复合中微肥。
五是开展土壤调理、推广叶面施肥技术。针对不同土壤障碍因素,选择适宜剂型广泛开展调理剂应用效果试验示范,在南部果园土壤酸化区,重点推广有机型、保水型、矿物型碱性土壤调理剂。对有盐渍化症状的设施园地和连作露天菜地,重点推广生物型土壤调理剂。小麦后期结合“一喷三防”,全面喷施含氮钾复合叶面肥,鼓励组织区域性专业化飞防。在花生花期前后喷施含硼、钼的叶面肥;在果树果实膨大期,喷施含锌、硼、铁的复合微肥;对根腐病、枯萎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的菜地,及时连续喷施含氨基酸、腐植酸的叶面肥2-3次,喷施浓度控制在0.1-0.2%之间,注意防止肥害。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各镇街区镇长(主任)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市农业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各镇街区要成立相应的推进落实小组。结合实施绩效考核,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加强督查,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二)强化政策扶持。政府列支财政专项经费,将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和减量施肥项目列入扶持项目并配套资金。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建设、绿色防控示范、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平台建设等项目,建设覆盖重点区域、重点作物的病虫监测网络,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建设、玉米“一防双减”、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生物农药使用、防治组织植保机械和操作人员保险费用的补贴力度。支持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机械施肥等技术推广,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微生物肥料、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给予一定补贴。
(三)强化技术指导。成立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和化肥减量行动专家指导组,提出具体的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技术信息优势,鼓励开展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培养种粮大户、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技术骨干,提高科学用药施肥水平。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田间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施肥知识,增强农民安全用药科学施肥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强化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特别是对使用违禁农药和假劣化肥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落实农业执法巡查、排查和督查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依法从严从快查处。
安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