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29507XF/2024-00678
- 分 类:办理情况 ;
- 发布机构:市卫生健康局
- 发文日期:2024-07-30
- 标 题:安丘市卫健局2024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总体情况和吸收采纳情况
- 文 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 1137078400429507XF/2024-00678 | 分 类: | 办理情况 ; | ||
发布机构: | 市卫生健康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30 | ||
标 题: | 安丘市卫健局2024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总体情况和吸收采纳情况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安丘市卫健局2024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总体情况和吸收采纳情况
今年,卫健局共收到人大建议5件,办结5件,采纳5件。
一、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人大提案28号,B类)
我局高度重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医疗卫生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优化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为保障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均衡化奠定了基础。一是推进“公开招聘”。积极协调市委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统筹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做好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集中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023年已公开招聘141名大专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中安置到卫生院33名,2024年招聘计划正在制定中,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求。2024年组织公开招聘乡村医生,已发布招聘简章,新招聘乡村医生由卫生院统一聘用管理,真正做到镇管村用。二是实行“技术协作”。一是加强医共体技术协作。坚持以“向上挂靠、往下延伸、区域整合”为总体思路,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核心,以镇街区卫生院为成员,组建紧密型医供体,共享医疗信息和资深专家等医疗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增强了基层服务能力。二是启用远程医疗系统。开展安丘市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开发建设了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区二级医院之间安装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影像系统、远程心电系统等,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综合医院的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直医院的技术优势,解决了基层医疗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居民在镇街区卫生院即可享受到城区大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依据省、潍坊市培训项目,扎实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全科医师培训;选派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技术骨干到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深造,积极培养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式,切实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四是实行“人才强院”。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医疗质量“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活动,开展各类医疗护理技术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卫生院服务水平。五是设立基层卫生岗位职称。为优化岗位管理,会同人社部门在现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基础上,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原则,设置了基层定向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拓宽了基层卫生人才职称晋升渠道。虽然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较好改善,但与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等方面还有差距,尤其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缺口大,加之偏远乡镇工作、生活条件相对差一些,部分卫生技术人员、尤其是业务骨干不安心、不甘心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长久工作,加剧了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短缺。下步,加大投入,营造基层卫生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条件,为基层卫生人才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鼓励卫生技术人才到基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去锻炼。争取政策,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协调市委编办、人社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在核定编制、招录人员、职称评聘、进修深造等方面有利于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科学核定和使用卫生事业编制,推进空编补齐。落实好基层职称评聘相关优惠政策,切实留住基层人才,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二、关于推进全民健康提升的建议(议案)(人大提案35号,A类)
一是强化政府领导方面。安丘市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安丘推进委员会,专门负责全民健康推进工作,印发行动方案,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相关责任部门要通力合作、各负其责,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推进措施,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由2016年的78.38岁升至2022年的80岁;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由2016年的15.21%降至2022年的13.51%,呈逐年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降至每10万205.86例;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降至每10万8.1例;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79.6%,较2016年上升了14.3个百分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9.29%,较2018年上升了9.1个百分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44%提高到52%;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由51%提高到59%;群众示范区参与度、满意度分别达到75.5%、87.5%。二是强化防控措施方面。健全医疗机构慢病防控体系。市卫健局已经建立起了市直医疗机构诊治,镇村医疗机构负责慢病患者管理,疾控机构指导的慢病综合防控体系。推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常态化。以健康生活方式主题日(周)、老年人查体、健康家庭创建为契机,多形式开展“三减三健”知识宣传,累计发放健康“小三件”30余万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居民食盐、食用油摄入量分别降至9.49g和33.71g。连续7年组织参加全国、全省职业人群健走及减重大赛,先后获得“山东省减重激励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优秀健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成年居民体质指数、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24.87%、34.54%和18.03 %,较2016年分别下降0.16、8.48和7.35个百分点。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评比,2021年汶水小学两部“三减”电子小报分获省一等奖和三等奖;清风竹苑酒店被评为省级“优秀健康餐厅”。免费开展适龄儿童窝沟封闭,12岁儿童患龋率由2016年的22%降为2022年的16.9%。将骨密度检测纳入医疗机构常规体检,体重项目纳入学生体检和重点管理随访内容。统筹经济发展与健康饮食,引导食品企业积极开发“三低”健康食品,源清田食品公司“0钠黑蒜”,圣川公司的“牛蒡茶、牛蒡面条”等成为消费者抢手的健康食品。推动慢性病管理全程化。开展重点人群筛查。扎实开展学生、职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门诊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努力做到慢性病早发现、早干预。目前,全市学生健康体检率100%,老年人规范健康体检率71.7%,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体检比例达82.49%,新发现慢性病人建档率、管理率100%。2021年开始免费开展“50-74”周岁人群免费结直肠癌筛查。加强重点人群管理。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慢性病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全市登记慢性病高危人群8.7万人、规范管理5.9万人,规范管理率67.8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数分别达到7.4万人、2.8万人,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5%、73%,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达到59%、52%。累计成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541个,社区(村)覆盖率62.47%。加强中医药防治。市人民医院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潍坊首批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市中医院投资1000万元建成中医药预防保健中心;市立医院投资200余万元建成1600㎡的国医堂。全市19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国医堂(中医馆),其中13处达到省级以上标准,4处创建为省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严格落实医疗保险慢性病政策。对于困难救助范围内的慢性病患者,市财政负责免费参保。适度提高费用报销比例、扩大目录内用药品种,促进规范治疗,减轻慢性病患者负担。深化慢防与医养融合。2020年我市创建为全省第二批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8处镇街建成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安丘市“医养结合四种模式”案例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仁智康复医院2021年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认真开展慢性病监测。坚持每季一分析、每季一通报,认真开展死因、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伤害等监测工作。卫健、公安、民政等部门紧密配合,加强沟通对接,有效降低了漏报率。2021年顺利完成安丘市慢性病及社会因素调查,相关信息通过政府网站等形式及时公开。三是财政投入方面。按照“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要求,市财政局足额落实每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适度提高慢性病管理项目所占份额。2022年,按照人均84元标准拨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7060余万元,其中,慢性病项目人均22元,总经费1849万余元;健康教育项目人均3.7元,总投入311万余元。将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决算,2018年以来,市财政专项经费投入200余万元。2020、2023年落实健康促进市创建、慢病防控示范区复审专项经费共70余万元。四是推动健康教育与促进全民化。扎实开展示范创建。利用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控知识,建成健康教育基地6处,先后3次圆满完成健康素养水平和成人烟草流行调查国家项目,2020年创建为山东省省级健康促进市。推进“健康积分”管理模式。推行积分记录健康、兑换服务,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便捷服务,引导其自觉做“健康第一责任人”,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实现以“小积分”激活公共卫生服务“大动力”。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全市现有各类体育健身协会、俱乐部共69家,会员人数达2万余人,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等体育项目形成品牌赛事。各类社区健身活动团体及协会200余个,社区群众性健身团队覆盖率100%。2020年,我市承办了山东省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参与开幕式19项健身表演项目,得到各界一致好评。
三、关于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人大提案36号,A类)
安丘市根据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卫生资源分布、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加强镇级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自2016年开始,市、镇二级财政共拨付1.67亿元用于对19处乡镇卫生院进行新建或改扩建,新增业务用房61900平方米。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三年拨付300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购置,为15个乡镇卫生院配备CT等必要的医疗设备,全市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二是强化运行保障。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主要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拨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拨款及医疗服务收入等构成,基药补助实行收支差补助、基本公共卫生实行按辖区人口进行拨付,所有拨款到位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基本得到保障。三是强化绩效工资保障。目前乡镇卫生院工资实行按档案工资80%进行发放,剩余绩效工资按实际工作量、多劳多得绩效分配,绩效工资发放得到保障。四是强化疫情防控能力。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落实资金,根据卫健部门的申请及时下达、拨付资金。疫情发生以来,市卫健局积极向市政府进行报告,根据疫情形式进行物资采购,市财政局对卫健局提出的申请在审核后进行拨付,疫情防控支出得到了足额保障。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做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关注农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建议(人大提案52号,A类)
一是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对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已纳入管理的重点人群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我局一直将其列入公共卫生工作重点之一,已连续开展多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群众主动参与率也逐年提高。二是城乡居民在相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康档案时可免费享受一次健康体检,各相关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健康查体工作重要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城乡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查体,基本做到了服务全覆盖,随到随查。三是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题宣传”、“养生与健康”健康教育专栏,组织高血压、糖尿病保健养生等专家知识讲座,并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把国家政策广泛宣传到群众中去,着重加大群众参与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了群众知识知晓率。结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日活动”,在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讲堂、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手册,张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海报,大大提高了群众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提升了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做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五、关于加强基层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人大提案59号,A类)
一是19处乡镇卫生院全部创建成为甲等乡镇卫生院、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农村卫生室、服务点逐步实现业务用房产权公有,并纳入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城区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以公立为主、社会资本举办为补充,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站”模式。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国家基本标准达标率100%,国家推荐标准达标率50%、省提升标准达标率100%,培育15处以上市级基层特色专科。全力推进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选择3处乡镇卫生院将能力提升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水平,急诊急救、手术、住院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健全基层医院人才招聘制度,按照有关标准配备医卫及服务人员,争取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医院,不断增加基层医院技术人员数量,对重要岗位上的医疗技术骨干通过绩效考核方式,适当提高待遇。积极吸引城市退休医生、助理医师到社区医院工作,保障基层医院正常运转。进一步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推动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进一步探索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加大培训和转岗力度,鼓励支持取得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专科医生及乡村医生转岗培训,有效破解基层全科医生严重不足问题。四是提高基层职称待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正高级5%、副高级15%、中级50%的比例,进行岗位设置;在乡镇(街道)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20年、30年以上且符合职称申报条件的人员,在申报相应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时,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评审通过的,可设置特设岗位予以聘用,不占单位相应常设岗位。五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两个允许”,原则上将不低于70%的签约服务费用于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员的薪酬分配,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结果、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薪酬绩效分配方案。六是深化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和健康管理,将“两病”患者的用药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实行长处方制度(处方用药量可延长至12周)。探索在医共体内药物目录共享,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和配备使用管理机制,探索引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实现药品供应和药学服务同质化,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短缺、品种匮乏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做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