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召开全市文旅工作、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等专题会议3次,并到镇街区调研20余次,积极推进省市文化建设样板及示范镇村创建申报、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排查、“潍美”公共文化空间评选等工作。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制定并由市政府印发《安丘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工作方案》,在全市推开星级评定工作。落实210万元的公共文化提升工程以奖代补资金拨付镇街区、并采购文化设备,新建文体广场14个,修缮文体设施器材28处,更新农家书屋图书4万余册,发放文体器材1700多套,新增文体队伍230多支。重点打造景芝镇、新安街道、柘山镇、辉渠镇等乡村文化建设亮点,带动面上标准化建设。12月,新安街道及其丘家庄村、孙十里村被评为2021年度潍坊市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村。新华书店·城市书吧被评为潍坊市“潍美”公共文化空间功能设计奖。开展潍坊南部山区旅游公路服务驿站选点设置调研,确定15个站点,完成“安丘天路”导航设置,满足外地游客需求。
2.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更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大型文化活动80余次、建党百年主题活动110余次。组织开展送文艺培训、送图书、送流动展览活动,文化馆免费艺术培训学员4800人次,图书馆红色经典数字书籍展、上线“党建云”平台、国学夏令营等活动深受欢迎,博物馆红色革命文物展览传承革命文化,京剧团15场《头雁》巡演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举办“红心向党、光影映初心”庆祝建党100周年电影展映活动,3000多名党员干部观看红色电影,农村公益电影放映9600场,“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演出925场。创新思路,转换角度,举办了全市文艺队伍展演展示活动,活动从9月持续到11月,活动不限年龄、不限形式,单位、个人、团体、艺术培训机构均可报名上台展示,在8处乡镇摆台27场演出,带动了全市镇村自发开展活动410多场,群众反响热烈,参与展演群众4000余人次,观众达2万人次。为破除疫情防控的局限,11月中旬启动全市文艺队伍艺术辅导活动,巡回各镇街区,以点带面,目前文化馆、京剧团已在10个镇街辅导30次,受到广大文艺骨干的广泛好评。
3.基层人才业务培训不断强化。持续开展艺术培训,培训学员2000余人,文艺培训秋季班增设了课程,21个班次火爆开班;送书下乡1万余册,深入镇街区组织实施“文艺辅导基层行”主题实践活动70余次,培训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1000人次,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150余人;全面提升基层文旅队伍的业务能力,今年赴威海、日照、寿光、青州等地对标学习80余人次,举办专题培训4期。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由文化馆辅导的400多支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及近百人的文化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基层,目前开展活动600余次,打响了志愿服务品牌。
4.文艺精品创作不断迭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积极性,组织文艺创作、文化创意相关活动60余场次,今年来收集新创文艺作品上千件。创作演出现代京剧《头雁》,作为潍坊市唯一一部大戏入选第十二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新创作剧目评比展演(京剧团是唯一参演县级剧团)。在“大写潍坊·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征文大赛”中,安丘市文旅局获优秀组织奖,6件作品获奖,其中,张国启的散文《柘山之春》获得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陈加新的散文《自行车变奏曲》获得主题征文大赛二等奖,王立军的《建党百年抒怀》获得主题诗词大赛一等奖,刘学刚的《沁园春.党史学习感怀》、张新荣的《扶贫政策实施后的农村印象》、潘洪信的《贺潍坊再次荣膺文明城市(新韵)》获得主题诗词大赛三等奖。在第三届潍坊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大赛暨全市新创作优秀小型剧(节)目展演中,安丘市文旅局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推荐参赛的5部作品全部获奖。其中,安丘市青云山艺术团演出的曲艺作品《党员登记表》、文化馆秋韵话剧社的小品《唠叨》获得了一等奖,歌德艺术团的歌曲《啊月亮,啊太阳》获得了二等奖,安丘市群星艺术演唱团的茂腔《先锋》、新安街道孙十里民俗小镇新时代艺术团歌伴舞《俺是农民》获得了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