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295301j/2019-74712
  • 分  类:政务动态 ; 
  • 发布机构:市文化和旅游局
  • 发文日期:2019-04-15
  • 标  题:安丘市“三大节会”点燃文旅融合新引擎
  • 文  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11370784004295301j/2019-74712 分  类: 政务动态 ;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文日期: 2019-04-15
标  题: 安丘市“三大节会”点燃文旅融合新引擎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效力状态: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安丘市“三大节会”点燃文旅融合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9-04-15
 

  芳菲四月,千树琼花。近日,安丘市紧紧抓住文化旅游融合的有利契机,以花为媒,以节会友,重磅举办了桃花节、梨花节、樱桃节三大盛会,成功点燃了文旅融合的新引擎,给这个春天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以来,安丘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工作落实年”为主线,敢于担当,奋发作为,努力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着力实施文旅融合、效能提升、惠民服务、营销推介、产业培育、文化传承等六大工程,全面开创文化和旅游共建共融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节会搭台,文旅资源整合凸显新魅力 

  做好文旅融合的大文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找准切入点是关键。我们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原则,经过深入调研,结合特色民俗,选取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桃花节、梨花节、樱桃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导入文化、旅游资源。文旅资源的有效整合、精彩互动,让三大节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节会期间,各地以文化节会、乡村旅游为平台,以地方优势农业品牌为媒介,充分展现和推介各地丰厚的非遗文化、多彩的旅游商品和特色的农耕产品,同时还组织了骑行、摄影、体验、文艺演出、节目录制等文体活动。3月31日,首届樱桃节在石埠子镇率先启动。游客在樱花谷赏樱花,徜徉万亩花海,在老子庙感悟人生哲学、在公冶长书院银杏树下感受儒家文化、在庵上石坊领略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4月5日,第十一届辉渠桃花节盛大启幕。期间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桃树认养、草莓采摘、农家体验、留山庙会、天路健身行、法兴寺祈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紧随其后,4月6日,大汶河梨花节如约举行。梨花节期间,第四届全市广场舞大赛、潍坊歌舞剧院和安丘市京剧团专场演出、非遗和旅游商品展、少林武僧演出等近10项文化元素为梨花节添彩,丰富了节会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游客驻足游玩、流连忘返,梨花节预计将接待游客8万人。 

  二、以文促旅,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新格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把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与全域旅游相融合,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加快推进现有文化场所功能提升,把更多的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文物名胜纳入旅游规划,充实旅游资源。鼓励文化企业、文化经营业户、非遗传承人等走进旅游景点、进驻旅游项目,形成更多更优的人文景致。 

  一是积极改造完善市、镇、村文化旅游设施条件,优化服务效能。继续协调推进青云山市民之家文化场馆建设,尽早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内部建设,增强免费开放实效,筹备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复查验收工作。抓好镇街区综合文化站(中心)专项治理和提升,推进10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和内涵提升,已完成100余万文化设备采购配发工作。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改善青云山、青云湖等重点旅游场所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质量。 

  二是持续推进文化旅游领域供给侧改革,丰富文旅产品,提升群众的参与度。深入实施文旅惠民服务工程,广泛宣传文化旅游惠民政策、项目动态、工作进展。今年开展了大型文旅节会活动30余次,送戏下乡演出200场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50余次,文化馆春季免费文艺班培训学员500多人。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积极创新开发更多的文物拓片、历史典籍、非遗展演视频、民俗技艺产品等,扩充旅游商品。结合我市丰厚的名人、名事、名典、名品、名胜等资源,今年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等主题,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作。同时,对全市工艺品、饮品、食品、土特产等系列商品进行整合包装,积极参加4月24日至30日在浙江义乌举办的国家级旅游商品大赛。加快齐鲁酒地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力争创建为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 

  三、产业赋能,文旅融合发展迸发新动力 

  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旅游产业的加入将有力带动文化创意产业,为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一是扎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借助乡村旅游、非遗产业化、传统产业升级等手段,提升博雅艺术城、青云山民俗游乐园、青云湖游乐园、齐鲁酒地等文化旅游功能。初步规划建设8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全市的文物遗址、非遗文化和旅游景区景点串联成线。充分利用“安丘农耕”品牌,推介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模式”,借助旅游“后备箱工程”,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繁荣文旅市场。 

  二是全面优化行业营商环境。认真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完成与审批服务局审批事项的顺利交接,做好政务公开、业务指导、沟通协调等服务工作。继续鼓励扶持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强做大传统印刷类企业、旅行服务类企业等。目前,完成了印刷企业、出版物发行单位的年检工作,开展了营商环境大讨论、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已走访30家企业,收集问题、意见、建议8条,当场答复和解决90%。严厉打击整治“黑导”、“黑社”、“零负团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截止目前,共检查旅游企业30多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0多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景区限期整改完毕。 

  三是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大力推进齐鲁酒地二期诗酒田园、柘山乡情、合力乡间牧场、留山景区、齐鲁桃海、尚庄乡情、获鹿山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中,青云山玻璃桥将于五一前开业运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A级景区村庄,今年新发展30个休闲农庄,近期将评定一批星级休闲农庄。  

  四、以旅彰文,传统文化传承实现新契机 

  不断健全和完善传播体系,让安丘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更多更广的“旅游话”表达出来。 

  一方面,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打响安丘历史文化品牌。积极推进汉墓维修保护,加快汉墓博物馆建设。完成安丘城顶山齐长城第Ⅳ至Ⅶ段维修保护工程,做好初验问题整改工作,迎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终验。安丘印台博物馆成为我市第4家省文物局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加快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打造10处镇村历史文化展室,目前已完成5处展室规划设计。继续围绕“非遗之旅·相约安丘”开展系列工作,组织我市非遗项目与新华书店、齐鲁酒地等共同举办非遗研学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3次研学授课。积极推荐我市非遗项目孙膑拳、东路大鼓入选山东省文化旅游对外交流项目库。深入开展好非遗校园教育传承活动,已组织进社区、进校园活动20次。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务网站、宣传片、讲坛、访谈和即将成立的融媒体等方式推广和宣传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多元营销矩阵。今年制作了《安丘旅游招商专题宣传片》,利用旅游微信平台加强安丘形象logo——“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应用和宣传推介,在相关媒体、报纸投放城市宣传片和宣传口号,扩大安丘文化和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