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316467W/2024-05438
- 分 类:市直部门;社会热点政策;惠民政策汇编;农业补贴;资金申请政策;强农惠农政策;农民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农业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2024-08-26
- 标 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 文 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 11370784004316467W/2024-05438 | 分 类: | 市直部门;社会热点政策;惠民政策汇编;农业补贴;资金申请政策;强农惠农政策;农民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农业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4-08-26 | ||
标 题: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培训任务和目标
2024年,安丘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315人,其中县级培训260人,省级示范性培训(含学历教育提升)35人,潍坊市级示范培训20人。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共培训15个行政村,每村不低于50人。学员参培率100%、培训合格率98%以上、学员培训满意度95%以上。
三、重点工作
2024年,围绕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应、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种养加农户生产技术技能、生产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村民自治组织乡村建设发展服务能力及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全面支撑粮油生产大面积提单产,全面支撑农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粮油单产提升培训行动。
聚焦“两稳两扩两提”(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要求,紧密衔接农业生产技术技能提高确定培训内容,针对种植农户及合作社、生产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生产主体的生产人员,紧扣农时,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实施分区域灵活组织、分品种专题组班、分技术专家授课、分阶段针对培训。突出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耕地保护建设等内容。用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切实提升农民实操水平。
(二)开展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行动。
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等领域新农人队伍为重点培训对象,依托当地特色产业、特色资源,开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设施农业、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短视频和农产品电商直播等技术技能提升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参观考察、定岗实训、流量扶持、平台赋能等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致富带动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 绿色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行动
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和乡村农产品监管人员为培训对象,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种养、耕地保护、科学施肥用药、农业减排固碳、节水灌溉等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内容,开展专题培训与指导服务,增强农民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意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四)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
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开展农民素质素养培训。培训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低碳生产生活、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乡村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领域基础知识。
四、组织实施
(一)紧紧围绕生产技术技能提高、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两条培育主线,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设置专题、选好师资、用好基地、配好教材,综合运用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线下集中授课、经验传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拓展提升、跟踪服务、线上学习等形式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增强培训吸引力。鼓励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落实“支部建在班上”的组织管理模式。
1、省级示范性培训。安丘市农业农村局遴选组织学员,要求18周岁以上,两年内未参加过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身体健康,重点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业企业负责人、大型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等。由省农广校统一组织实施。
2、潍坊市级示范性培训。安丘市农业农村局遴选组织学员,要求18周岁以上,两年内未参加过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身体健康,重点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业企业负责人、大型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等。由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统一组织实施
3、县级专题培训。由安丘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镇街区按培训任务分配表组织学员报名参训并参与培训管理,学员要求16周岁以上,两年内未参加过县级高素质农民培训,身体健康,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已经创建或有意创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或者从事蔬菜、粮食种植、生产、加工的专业能手。分粮油单产提升、绿色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开展培训。安丘市县级培训任务260人,培训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线上学习、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原则上每期线下集中培训(包含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不少于7天,不低于60个学时;利用“齐鲁乡村网络学院”开展线上学习,每期不少于6个学时;跟踪服务不低于24学时。
其他应急性培训:省农广校师资班培训、五新对接活动、中央校报校刊、检查验收材料装订费等从培训剩余资金支付。
3、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由安丘市农业农村局根据产业需求,选取 15个行政村,面向小农户、留守村民开展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培训,培训时长为半天。培训费用可支付教师讲课费、资料费、租车费等与培训直接相关的费用。各级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在11月30日前完成。
(二)优选培育机构。
安丘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扩大会议等方式集体研究决定,鼓励优质公益性的培育机构连续稳定承担培训任务,优先选用承担上一年度培训任务并高质高效完成的培育机构。培训机构教育资质齐全、实训基地手续均符合省、市级培训要求,并与培育机构签订培育合同,合同明确培育目标任务、任务完成期限、培育质量要求、跟踪指导服务要求、绩效目标等。 对确定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育机构,要加强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对不按要求进行培训,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的培育机构,随时进行调整。
(三)丰富培训内容。参照农业农村部科教司《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结合实际,紧扣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思想政治、农业通识、“三农政策”、涉农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专业技能课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绿色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营销、农业经营管理、乡村治理、社会化服务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育机构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育目标自行设计课程。培训教材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经营管理等通用课程鼓励选用中央农广校统一开发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
(四)严格培育管理。加强培育政策宣传,对本县区农民培育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库,遴选审核培育对象。培育机构在安丘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依据本级实施方案及《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制定培育计划及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学时、形式、师资、教材、基地等内容,明确教学组织、学员管理、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要求。培育计划和教学计划报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实施。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建立健全培训档案,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录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培育结束后,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对培育机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五、加强组织管理
(一)精心组织安排。各镇街要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强党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领导,把高素质农民培训纳入镇街工作重要议程,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任务落实到人。
(二)抓实绩效考核。中央、省、潍坊市已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指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指标体系,安丘市按照上级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对各镇街农民教育培训组织、落实情况开展年度考核,促进教育培训质量提升。
(三)抓实项目资金管理。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需求调研、宣传引导、培训组织、培训过程、跟踪服务、能力评价和规范管理等培养全过程。
(四)强化宣传报道。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注重选树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成功做法、经验和成效。
安丘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