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316467W/2023-02888
- 分 类:政策问答库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2022-08-24
- 标 题:我市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的目的意义?
- 文 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 11370784004316467W/2023-02888 | 分 类: | 政策问答库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2-08-24 | ||
标 题: | 我市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的目的意义?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我市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的目的意义?
答:土壤是农业基础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重要依托。土壤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市情市力调查,是查清土壤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利用情况的重要方法,是精准有效实施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土壤普查事关粮食安全,是严守耕地红线、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 40 年,相关数据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就必须在第三次国土调查摸清耕地数量的基础上,实施耕地质量的“全面体检”。通过开展土壤普查,全面掌握耕地和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其他草地等可开垦耕地质量情况,应用到耕地保护提升工作上。对于耕地质量较高的地区,采取用养结合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对于耕地质量一般的地区,着重解决障碍因素、完善地力改良培肥措施,将其作为今后时期 粮食增产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耕地质量较差的地区,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质量建设,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土壤普查事关经济安全,是优化生产布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我市人多地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的要求,推动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智能化生产,都离不开健康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通过开展土壤普查,全面掌握我市各类优势特色农产品土壤养分适宜性情况,应用到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上。要合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土,因土适种、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协调,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三)土壤普查事关生态安全,是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从全市看,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长期大量投入导致土壤养分积聚,土壤重金属活性增强,土壤污染趋势加重,生物多样性下降,土传病害加剧,严重制约了土壤多功能发挥。通过开展土壤普查,全面掌握土壤化学、物理指标,应用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管控修复,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特别是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协调发挥土壤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有效促进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