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农业农村局文件
安农字〔2020〕10号
关于印发《安丘市新冠肺炎防控期间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安丘市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农作物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镇街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局属各有关科室:
为科学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异常天气,切实抓好我市蔬菜生产、田间农作物管理工作,保证粮食作物、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制定了《安丘市新冠肺炎防控期间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和《安丘市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农作物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和相关生产技术指导。
各镇街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局属各有关科室,要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大田管理和蔬菜生产工作,要积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途径,大力推广普及防控期间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和田间农作物生产管理技术,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近期,市农业农村局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各镇街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确保防控期间大田管理和蔬菜有效供给。
附件:1.安丘市新冠肺炎防控期间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2.安丘市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农作物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此件公开发布 安丘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1月30日
附件1
安丘市新冠肺炎防控期间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指 导 意 见
为加强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生产管理,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稳定增加菜农收入,安丘市农业农村局特提出冬春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科学应对灾害性天气
1.应对大风天气。为预防大风危害,冬暖棚及大拱棚要用加布套的压膜绳在拱杆间压紧,并防止压膜绳磨破薄膜。大风来临时,可在草苫和外覆膜上面,按东西横向压两根加布套的细钢索,防止夜间将草苫吹起。在大风天将通风口、门口均密闭,防止大风吹入温室,减少薄膜损害。我市面积较大的地膜覆盖的洋葱、大蒜等作物,可在畦面用装土方便袋间隔压住地膜防风。
2.应对大雪天气。遇到下雪天气,要及早覆盖草苫,草苫上覆盖防雨雪薄膜。要及时清扫积雪,在下雪过程中,有条件的可利用手提式吹风机吹雪。同时,要事先准备一部分备用立柱,如果雪下得很大,可在距温室前沿3米处加上立柱,以防前屋面的雪下滑到温室前部压塌温室,我市水泥立柱竹木结构大拱棚面积大,该大拱棚坡度小,遇大雪必须及时用自制工具从棚内顶雪或外部刮雪,以防压坏大棚。
3.应对连续阴天和雾霾。
(1)及时预防。应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连阴(雪)天到来之前,提前喷防病药剂或抗寒剂既叶面肥,并尽量少通风,下午稍提早盖草苫,使温室内积蓄较多热量,并适当增加保温措施。
(2)发生期间采取措施。在连阴天期间,只要天气无雪,可于中午前揭苫,使作物见散射光。发生雾霾天气,要及早清理老叶、病叶、死叶,改善棚内蔬菜光照条件。在连阴、雾霾情况下,可采取人工补光措施,采用LED光源、碘钨灯、钠灯等进行补光,效果较好。若夜间温度低,有条件的则可以适当补温。
(3)转晴之后规范管理。待天气转晴,特别注意不能一次全面揭开草苫,要隔一个揭一个逐渐揭苫,发现植株叶片萎蔫应随即回盖草苫,待植株恢复后再逐步揭开,防止造成光伤害。揭苫后若发现植株有萎蔫情况,也可喷施与室温相同的温水或营养液(0.2%~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也可喷施氨基酸类肥料,既可减轻萎蔫,又能补充营养。
4.应对极端低温和倒春寒天气。冬季若出现-15℃以下的极端低温天气,对棚室蔬菜危害很严重。为避免发生冻害,冷空气来临时要堵塞通风口。白天尽量增加透光时间,提高棚内蓄热;夜间加盖覆盖物,加强保温。可利用电热线、热风炉等,进行人工辅助加温,我市较普遍的水泥立柱竹木大拱棚,可以通过在棚膜下加设一层塑料薄膜内胆或者加套小拱棚来提温保暖,也可以夜间在拱棚北侧或周围站围草苫保暖抗寒。
春季易发生倒春寒天气,对我市春大拱棚蔬菜生产影响较大,根据天气预报,倒春寒天气发生时:
a、要不放风或少防风,提早关闭大棚风口,蓄积较多热量。
b、可浇井水增加土壤热容量提高防寒能力。
c、可在棚内释放烟雾弹或点木屑造烟防冻。
d、大棚周围围草苫或内挂二层薄膜。
e、作物喷施抗冻调节剂(如天达2116等)或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尿素等)。
二、加强棚室栽培管理
1.光照管理。光照是冬春蔬菜生产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应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棚内光照。应坚持清扫棚面,可于每天早晨大棚揭完草帘后,将软布条捆在木杆上,自上而下把塑料薄膜棚面的灰尘和杂物清扫干净。也可以在棚面拴挂无静电布条,布条在棚膜上均匀分布并可随风摇摆擦除棚膜上的灰尘和草屑。同时,注意及时落蔓并摘除病叶、黄叶、老叶,增加通风和透光。
2.温度管理。为防冬春季节冷风由温室门口吹入室内,最好能建造温室缓冲间。在进入温室内的迎面处吊挂薄膜,防止出入温室时冷风直接吹拂室内作物。在日光温室北部顶端通风口下方斜挂一幅塑料薄膜(俗称“二道膜”),冬春季节通风时,室外冷空气不会直接吹到作物上,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
深冬季节不透明覆盖物应严格注意揭盖时间。上午拉开草苫后,以日光温室内温度不下降为适宜时间,不宜过早揭苫造成温室内二次降温;下午在温室内温度降至20℃时及时盖草苫,以尽量多保存热量,以应对夜间的热量散失。
3.肥水管理。(1)浇水。冬春季节要严格抓好水的管理,在12月上中旬选择好天气浇透水,并且在覆盖地膜的情况下可减缓土壤水分散失。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的深冬季节,一般尽量不浇水,如果作物表现缺水时,可选寒流刚过,天气晴朗的上午,采用滴灌或膜下浇小水,以免降低地温。温室灌水宜用地下井水直接灌溉,灌溉的水温不能低于7℃,切忌直接使用河水、水库水和池塘水中的冰冷水灌溉。(2)施肥。深冬季节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缓慢,需肥少。若追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为主,尽量少追化肥。还可选择晴朗天气,配合喷防病药剂进行叶面追肥,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0.3%硝酸钙+1%的葡萄糖液。待冬末初春天气转暖后,再适当增加浇水和施肥次数。低温雨雪天气,还可以叶面喷施0.5%氯化钙+1%的葡萄糖液,增强植株抗性。
4.气体管理。保护地蔬菜有机肥不足时,可施二氧化碳肥,作物生长需二氧化碳浓度在800×10-6~1000×10-6。同时,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排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特别是个别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的棚室,更要注意及时通风换气。
5.植株调整。冬春季节蔬菜植株一般长势较弱,特别是遇到异常天气时更明显。注意及早采收果实和适当疏花疏果,以免加重植株负担,导致植株生育更弱,降低抗逆能力。
6.部分蔬菜管理。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茄科作物及黄瓜、亚瓜等葫芦科作物在管理时应注意。1、注意保温通风等农业措施管理,做到清晨拉棉毡后放风10分钟,然后闭风口提温。温度高时可酌情放风降温。天气好温度高适当晚放棉毡,天气不好可适当早放棉毡,确保夜温不低于8度以下,温度过低注意采取增温措施。2、为达到白天提温效果始终保持棚膜干净,透光性好。3、注意浇水要小水快浇,禁止大水漫灌。最好采用滴灌等技术进行灌溉,并结合浇水进行施肥。4、瓜类作物要以提温为主要管理措施,防止出现低温障碍。5、在年前种植的土豆农事管理主要以提地温为主,白天确保薄膜的通透性,提高地温。夜间做好保温措施,确保出苗。6、红芽姜种植:控好温度,确保催芽正常。待播的地快提前扣棚保温,播种时姜芽要保温,防止嫩芽受冷害。造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三、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
1.降低棚内湿度。为减轻棚室蔬菜病害发生和蔓延,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十分关键。注意利用中午温度高的时候,及时通风降湿。在种植行间铺设干的秸秆,不仅能降低棚内湿度,还具有提高地温的作用。
2.害虫诱杀技术。(1)生物食诱剂。通过生物食诱芯持续稳定释放昆虫取食定位的植物挥发性物质,吸引害虫前往味源取食并集中杀灭。(2)黄篮板和杀虫灯。在设施内悬置黄篮板或杀虫灯,分别诱杀蚜虫、粉虱、蓟马和鳞翅目害虫等。
3.土壤消毒和修复技术。采用棉隆或石灰氮等进行处理土壤,同时使用“凯迪瑞”、“多利维生”等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进行修复,防治土传病害,活化根际土壤环境。
4.提高植株抗性。喷施26.9%石英水剂(硅鲨),在蔬菜表面形成二氧化硅晶体层作为物理屏障,有效阻止病菌侵入危害。冲施微生物菌肥、氨基酸寡糖等,增加根系活性,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防治灰霉病、褐斑病等病害。每隔10-15天防治一次。用药可选择20%啶酰菌胺水分散剂1000倍或42.4%健达3000倍喷雾预防。
5.配置防虫网。在棚室出入口、上下通风口处,配置40目以上的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既可避免害虫危害,又能防止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生蔓延。
6.选择不同剂型和喷药时间。撒施硫磺或采用硫磺熏蒸,对预防白粉病、灰霉病等具有较好效果。采取化学防治时,尽量选用粉尘剂或烟雾剂,喷施液体药剂时选择下午喷药。
四、采取关键配套措施
1.覆盖性能优良棚膜。棚室覆盖应选择透光率高、保温性好、耐候性强的PO膜,注意选购正规厂家生产、信誉好的产品。
2.集约化嫁接育苗。冬春种植的瓜类、茄果类蔬菜,均可采用集约化嫁接育苗,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植株抗性,增加产量和效益。
3.水肥一体化。根据蔬菜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通过滴灌(或微喷)系统,定时、定量一起供应肥料与灌溉水,不仅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减少水体污染。
4.有机基质栽培。利用椰糠、菌渣、作物秸秆等制作栽培基质,进行蔬菜生产,可以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保障质量安全,改善产品品质。
5.熊蜂(或蜜蜂)授粉。在栽培番茄、草莓等蔬菜设施内,放置熊峰(或蜜蜂)进行授粉,可以提高座果率。注意深冬季节应与人工辅助授粉相结合,并严格农药施用,防止毒害熊峰或蜜蜂。
附件2
安丘市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农作物管理技术
指 导意 见
为加强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大田农作物生产管理,确保粮食丰产,根据入冬以来,我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出现暖冬现象实际情况,以及我市种植结构及前段时间长势情况和目前田间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冬春大田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安丘市小麦冬前基本苗情表现良好
安丘市今年小麦播种33万亩,主要以济麦22、烟农999、烟农24为主,搭配烟农15、青麦6号等。今年9月份降雨0.2mm,10月份降雨23.2mm,由于前期干旱,不易耕翻,晚播麦增加。10月12日降雨后得以缓解。安丘市大姜面积较大,部分不适宜再种植大姜转种小麦的地块播期也普遍偏晚。
今年我市小麦生产由于秋种期间气候干旱,导致大面积播种推迟,播期拉长,从十月上旬开始播种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上旬;由于播期推迟播量加大,基本苗平均增多1.8万,11月份气温较常年偏高,冬前积温高于往年,弥补了播种偏晚的不足,所以小麦冬前群体还算合理,个体也比较健壮。从11月28日的苗情考察看:一类苗面积减少,二三类苗面积增加,旺苗面积基本没有。全市33万亩麦田,基本苗平均21.1万,亩茎数50.6万,单株分蘖2.4个,单株主茎叶片数3.7片,三叶以上大蘖1.9个,单株次生根3.7条。一类苗6万亩,比去年减少1万亩,二类苗15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三类苗12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亩。总体苗情好于去年同期。
二、目前小麦生产上主要问题就是暖冬现象严重
到目前为止,安丘市的麦田尚未封冻。“今冬是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这消息来源于2019年11月5日下午中国气象局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表示:根据会商预测结果,今年冬季,我国是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
暖冬,对这个年度小麦实现丰产丰收肯定是极其有利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逢是小麦丰产丰收年,几乎都得益于本年度暖冬的支持,它首先表现在了冬后麦田群体较大或群体“合理”上,这为实现“多穗”奠定了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暖冬,为了保证明年小麦能够实现丰产丰收,更要注意冻害问题。
一要保证水分。以前因为暖冬,农民该浇冻水不浇冻水了;麦地上冻后,该镇压的不镇压了,结果麦田冻害照样发生、冬春死苗照样严重!这是因为,暖冬更容易让麦田土壤中水分流失,没有适宜水分陪伴的麦苗更容易发生冻害。
二要选择冬性偏强麦苗。由于冬季气温较高,一些小麦没有进入“深休眠”状态,特别是黄淮偏南麦区,有些麦田的麦苗还处在缓慢生长状态,这样一旦降温或寒潮来袭,小麦冻害同样会发生,所以选择冬性偏强一些的品种和不过分早播,冻害发生就会轻一些,或不发生。
三要注意暖冬也会有倒春寒。气象专家所说,“即便冷冬大概率不会出现,但并不意味着极端低温不会‘现身’,气候变暖正导致着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冷冬与暖冬,多是按照一个冬季气温的平均值来界定的,但对小麦有影响的不光光是平均值,而气温“极端”的升降对小麦的危害才更大,所以暖冬出现小麦冻害也就不再新鲜了。冬小麦在寒潮来临前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可有效增强小麦抗病、抗逆、促进生长的作用。
四要注意小麦倒伏严重的年份多是暖冬。大多数的农户,播种量使用得非常大,今年在“借墒播种”大潮的推动下,播期还很早,在播期早播量大条件下,再遇到暖冬气候对小麦群体有明显促进作用,倒伏风险就会大增,这一点应当引起注意,提前采取春季镇压、迟浇返青水、喷施助壮素等措施预防。播前墒情差及越冬未浇越冬水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土壤未封冻的地快可提前进行镇压保墒;长势良好且播前、浇过越冬水的,并且有一定的冻土层,不要盲目管理,待春暖花开返青前再进行浇水施肥等管理;禁止所有麦田进行浇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