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316467W/2019-73904
  • 分  类:市直部门;通知公告公示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2019-09-30
  • 标  题:关于印发2019年安丘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 文  号:安农字[2019]69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失效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11370784004316467W/2019-73904 分  类: 市直部门;通知公告公示 ;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19-09-30
标  题: 关于印发2019年安丘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文  号: 安农字[2019]69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效力状态: 失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关于印发2019年安丘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9-30

各镇、街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秋种是小麦种植的基础环节,事关整个小麦生产的大局,根据省厅[2019]9号通知精神,安丘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制定了《2019年安丘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丘市农业农村局

               2019930

(此件公开发布)

2019年安丘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今年小麦秋种工作以绿色高质高效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播种质量,奠定小麦丰收基础。重点抓好种子处理、深耕整地、宽幅精播等关键技术落实,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

一、优化品种布局,适度扩大专用小麦种植面积

(一)选择优良品种

1.种植强筋专用小麦地区,重点选用品种:济麦44、淄麦28、泰科麦33、徐麦36、科农2009、济麦229、红地95、山农111、藁优5766、济南17、洲元9369、师栾02-1、泰山27、烟农19号等。

2.水浇条件较好地区,重点种植以下两种类型品种:一是多年推广,有较大影响品种:济麦22、鲁原502、山农28号、烟农999、山农20、青农2号、良星77、青丰1号、良星99、良星66、山农24、鑫麦296;二是近三年新审定经种植展示表现较好品种:山农32、山农29、山农31、烟农173、山农30、太麦198、菏麦21、登海202、济麦23、鑫瑞麦38、淄麦29、烟农1212、鑫星169等。

3.水浇条件较差的旱地,主要种植品种:青麦6号、烟农21、山农16、山农25、山农27、烟农0428、青麦7号、阳光10号、菏麦17、济麦262、红地166、齐民7号、山农34、济麦60等。

(二)搞好种子处理

做好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或减轻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同时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根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30g/L的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3%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者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23%0.46%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可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0.7%拌种,或用27%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拌种。

二、以深耕翻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整地质量

(一)施足基肥

各地要在推行玉米联合收获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广辟肥源、增施农家肥,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地块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每亩施用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8公斤,钾(K2O58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要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

(二)大犁深耕

土壤深耕可有效掩埋有机肥料、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打破犁底层,疏松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能够有效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随着机械牵引翻转犁的应用,解决了土壤深耕出现犁沟的现象,深耕翻可以达到30厘米左右。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渐加大机械深耕翻的推广面积。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从节本增效角度考虑,可每隔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旋耕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

(三)耙耢整地

耙耢可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塌实耕层,使耕层上松下实,抗旱保墒,因此在深耕或旋耕后都应及时耙地。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松暄,如果不先耙耢压实再播种,易导致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并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生长和下扎,冬季易受冻导致黄弱苗或死苗。因此,各类麦田都要注意耙耢压实环节的田间作业。

三、以宽幅精播和播后镇压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一)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75%。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可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生长下扎,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因此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在适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二)适期播种

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播期。小麦适宜播期一般为101日至10日,最佳播期为103日至8日。如不能在适期内播种,要注意适当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吻合。

(三)宽幅精量播种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改传统小行距条播为等行距(2225厘米)宽幅播种,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10厘米)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克服了传统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因此,各地要大力推行小麦宽幅播种机械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机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公里为宜,以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3万~16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基本苗1万~2万。

(四)播后镇压

小麦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的有效措施。各地要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在小麦播种后用专门的镇压器镇压两遍,提高镇压效果。尤其对于秸秆还田地块,一定要在小麦播种后用镇压器多遍镇压,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四、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新形势下国家小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化的要求,在今年小麦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广以下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

(一)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山东农业大学小麦栽培研究室经过十余年探索,研究成功的新技术。技术要点是:首先依据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需水特点,设定关键生育时期的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再根据目标土壤含水量和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利用公式计算出需要补充的灌水量,然后根据需要给小麦浇水。通过按需浇水,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水资源。

(二)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是加强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把握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农业防治、生态控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选配绿色环保型农药,应用新型施药机械,加大统防统治工作力度。提倡在冬前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麦田除草。保护和利用麦田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示范推广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杀虫新技术,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环保型农药防治麦田病虫害。

(三)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

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按小麦的水肥需求规律,通过可控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小麦根部附近的土壤供给小麦吸收。该技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具有节水、节肥、节地、增产、增效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各地要根据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加大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研发力度,科学制定灌溉制度,全面推进测墒补灌水肥一体化。

(四)小麦机械镇压技术

小麦播种时,采用机械播前和播后镇压,对于提高出苗质量和防止苗期干旱作用明显。春季机械镇压,具有防止早春干旱,防止旺长等效果。建议各地及早谋划,努力扩大机械镇压推广力度。

(五)小麦深松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种植技术

该技术是在玉米秸秆还田环境下,不进行耕翻整地作业,由专门机械一次进地可完成间隔深松、播种带旋耕、分层施肥、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多项作业,具有显著的节本、增效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