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2370784664412059E/2024-03599
  • 分  类:委员提案办理结果 ; 
  • 发布机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
  • 发文日期:2024-06-13
  • 标  题: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2号《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案》提案的答复
  • 文  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12370784664412059E/2024-03599 分  类: 委员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 发文日期: 2024-06-13
标  题: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2号《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案》提案的答复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效力状态: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2号《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案》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6-13

 李香爱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也是我们安丘农业的生命线。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以更高标准定位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2022年我市制定实施《关于全面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导向、标准引领、智慧监管,强化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市场追溯,加快构建“从土壤到餐桌”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数字农安”新路子,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标准化提升质量品质,把农业标准化贯穿从土壤到餐桌全过程。一是制订推广实施《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等国家标准6项、地方标准20项,全面推广实施了33个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200多项技术标准,并研究制订了6大类40多个农业标准综合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重达85%,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全程标准化建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9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17个。今年,我市获批“中国良好农业规范整建制推进试点市(县)”,整建制组织实施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规范。二是持续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出台并实施《关于做大做强品牌农业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对认证和授权的品牌农产品实行动态监管,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现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110个,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产品3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价值达到216亿元。三是创新推行农药经营门店“双包靠,双管理”,积极开展农药监督管理、农药生产企业安全检查、农药标准化门店创建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工作,2023年我市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表彰为全省农药管理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今年,成立安丘市农资发展协会,建立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内部各企业和商户之间有效的协调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协会服务、协调、维权、自律作用,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促进农资行业健康发展。四是开展全域农业生态化转型。年初,联合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等参与制定全国首个生态原产地产品评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今年3月,市政府出台并实施《安丘市生态农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提高产地环境质量、全程推广应用标准化生态农业技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打造绿色生态品牌等措施,计划年内培育50家产地绿色、产出高效、品牌响亮的生态农场,并以生态农场建设为重要抓手,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精准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努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县。

2.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年来,我市统筹整合全市监管资源,在检测、执法和服务上狠下功夫,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理顺工作机制。设立副县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专职统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建立联动监管执法机制,厘清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执法边界,消除监管盲区。二是配强专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108名专职农安员队伍,在全市14处镇街区全部设立高标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站,配备16辆管理服务车,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取样、监管、宣传和服务等一线工作,实现人员专业化、服务高效化。投资350万元新建日检测400余个农残样本的高标准果蔬农残快速检测实验室,创新120种农残快检方法,实现统一高效精准检测。三是实行网格监管。将全市划分为1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片区、1229个网格,每个网格落实一名网格员,将监管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构建起全覆盖、无死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网络。四是加大抽检力度。制定年度各镇街区产地抽检任务计划,在全市开展大范围的果蔬农残风险筛查工作。自2022年5月以来,共对全市70多个主要蔬菜水果品种抽取风险检测样品批次近18万批次,采用国内和国际双标准判定检测结果,国内外标准合格率99%以上。同时,持续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端和生产端监督抽检力度,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3.加强智慧监管体系建设。自2022年以来,创新建立全省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智慧化手段,搭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智慧大脑”,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传统管控到数字治理、从分散监管到系统集成、从政府管理到社会共治的转变。将全市70余种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存储、销售等“全链条”信息全部录入平台,绘制电子地图,直观展示每种农产品的位置定位、种植面积、交易信息、市场价格、存储规模、检测质量等内容,分析研判监管重点、风险隐患,开展靶向监管。目前,平台已归集全市60余万个地块、13万余家种植户、136处集贸市场、187个农产品加工贸易主体、1161个农药生产经营单位等信息数据。创新应用质量监管“电子安全码”。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力量跨界协同的合作机制,转变过去单纯对农产品进行赋码监管的传统做法,在全国首创“电子安全码”,赋予每个种植、加工、销售主体专属“数字身份证”,包含姓名电话、经营品种、交易记录、检测结果、信用等级、投诉举报等内容。消费者通过扫码便可“查来源、寻去路”,实现了买方扫码监督卖方、由传统政府单一监管向社会多元共治的转变。目前,已将全市13万余个主体的日常质量安全监管状态与其专属“电子安全码”实时关联。

4.用最严的标准规范生产。一是收集研究国外标准。依托海关署批建的国家食品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收集研究并建立涵盖40个国家和地区、800个农产品出口标准的标准库。二是双标准判定检测结果。采用“高效快检筛查与精准定量查验”相结合,用国内外最严标准判定检测结果。三是创新“测、监”一体化联动机制。全过程检测、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全市风险农作物、风险区域、风险地块以及农残超标占比较大的农药品种,数据及时与监管部门和镇街区共享,加强靶向监管实现一体联动,监管闭环,使“检测功能”得到进一步放大。第一时间告涉及问题的种植户检测结果,对他们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并让他们签订安全用药承诺书。

5、探索构建冷链物流新格局近年来,安丘市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连续三年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478万元,累计发展冷库580个,冷藏冷冻规模达到60万吨,极大提升了农产品储存和流通能力。去年以来,联合山东集优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现有标准冷库进行智慧化改造,现总准入库容量达20万吨。积极沟通对接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探索规划建设高标准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把农产品留在产地,经过分拣、加工、包装后形成标准品进入流通市场,可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我市将以省重大项目安丘安兴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安丘智慧冷链物流基地一期项目、中国(安丘)生态大姜产业园项目(高标准仓储物流冷库)等建设为契机,加强冷藏保鲜库、净菜加工生产设施、运输车等建设,并推进原有批发市场冷链设备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升级,完善对应的电商冷链配送站点,做好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及电商平台的合作,构建高效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新格局。

下步,我市将以争创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县为契机,以推进生态农场建设为着力点,将绿色低碳理念引入农业发展全过程,精准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产品生产生态标准建立,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电子安全码”、生态追溯码双码赋能,通过严监管、高标准进一步擦亮安丘农产品安全优质的“金字招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