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2953365/2018-00030
- 分 类:通知公告公示 ; 科技;知识产权
- 发布机构:市科技局
- 发文日期:2018-05-22
- 标 题:安丘市科学技术局关于2018年度潍坊市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的公示
- 文 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 113707840042953365/2018-00030 | 分 类: | 通知公告公示 ; 科技;知识产权 |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发文日期: | 2018-05-22 | ||
标 题: | 安丘市科学技术局关于2018年度潍坊市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的公示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安丘市科学技术局关于2018年度潍坊市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的公示
根据潍坊市科技局《关于做好2018年度潍坊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潍科发〔2018〕2号)要求,现对我市拟提名2018年度潍坊市科学技术奖的6个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自2018年5月23日至2018年5月29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安丘市科技局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查证核实,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
联系电话:4189168 4261018
安丘市科学技术局
2018年5月22日
附件:
项目公示内容(一)
项目名称:芝麻香型白酒微生物太空育种及在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推荐奖种:科技进步奖
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创新】
1、采用了太空搭载诱变育种技术,筛选了芝麻香型白酒功能性微生物菌株,其中丝状真菌2株,酵母菌5株,细菌14株。对筛选的优良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丝状真菌(1-6)糖化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均提高26%以上;酵母菌(2-8)产酯能力提高了75.7%、发酵能力提高了57.8%;枯草芽孢杆菌(3-9)中性蛋白酶活提高了42倍、碱性蛋白酶活提高了5.8倍、产四甲基吡嗪能力达到了13.42g/L。
2、将诱变后筛选的优良菌种应用于芝麻香白酒生产中,原酒中特征性成分含量大幅度提高,其中四甲基吡嗪含量提高1.7倍,达到4.56mg/L,酒体更加丰满,绵甜,醇厚,爽净,芝麻香风格典型性突出。
3、项目研发过程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件,主持起草地方标准2件,发表论文2篇,极大推进了行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
4、项目显著提高了芝麻香型白酒的质量,研发了“一品景芝·芝香”新产品投放市场,受到国内著名白酒专家的认可,获得了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应用及经济效益情况】
该项目完成了对功能微生物的太空诱变、诱变菌筛选、诱变菌培养条件优化及功能微生物在酿酒生产中的应用等工作,使芝麻香曲内优异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芝麻香酒的风味成分种类和含量更为丰富,提高了产品质量,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了企业利润。在景芝酒业推广应用以来,出酒率提高2.4%,优级品率提高11.2%,近三年增加经济效益1.58亿元,促进了白酒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社会效益显著。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和工作量:
第一位:赵德义,作为项目的提出者和负责人,组织了项目的立项,确定技术方案、技术指导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对项目的第一、二、三、四项科技创新均具有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上的研究投入占本人工作量的65%。
第二位:曹建全,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参与了项目的立项,评审技术方案,具体组织实施项目的各项相关工作,并组织地方标准、专利、论文的编写,对项目的第一、二、三、四项科技创新均具有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上的研究投入占本人工作量的60%。
第三位:刘雪,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者,负责项目涉及微生物的实验工作,包括微生物菌种筛选、复壮,微生物培养工艺的优化,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鉴定等,并具体参与相关技术论文的编写和发表,对项目的第一、二、三项科技创新均具有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上的研究投入占本人工作量的55%。
第四位:孙伟,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者,负责项目涉及微生物的酿酒应用实验工作,包括对实验和对比窖池的分析对比,并负责组织相关评价材料、具体参与相关发明专利的编写等,对项目的第一、二、三、四项科技创新均具有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上的研究投入占本人工作量的50%。
第五位:赵百里,作为项目的参与者,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参与相关地方标准的编写、申报和评审等工作,对项目的第一、二、三项科技创新均具有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上的研究投入占本人工作量的45%。
第六位:代杰杰,作为项目的参与者,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参与相关发明专利和地方标准的申报和维护等工作,对项目的第一、二、三项科技创新均具有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上的研究投入占本人工作量的40%。
全部完成单位及排序:
完成单位: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提名书中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完成了对功能微生物的太空诱变、诱变菌筛选、诱变菌培养条件优化及功能微生物在酿酒生产中的应用等工作,使芝麻香曲内优异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芝麻香酒的风味成分种类和含量更为丰富,提高了产品质量,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了企业利润。在景芝酒业推广应用以来,出酒率提高2.4%,优级品率提高11.2%,近三年增加经济效益1.58亿元,促进了白酒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社会效益显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页:
芝麻香是建国后中国白酒两大创新香型之一,景芝酒业是芝麻香型的创立者及国标起草单位,有着全国最大的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在芝麻香生产技术上有着极大的优势。本项目通过利用先进的太空诱变育种技术,将芝麻香微生物带到太空中进行诱变育种,大大育种周期缩短,提高生物安全性高,变异一经产生就很难丢失,加速优异酿造微生物的育种进程,并且能够育成聚多重优良性状为一体的新品种微生物菌株。诱变结束后我们又将诱变菌株进行筛选,对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基因测序和同源树绘制,对菌株进行了鉴定,还通过荧光定量PCR对目的菌株进行追踪分析。应用到芝麻香麸曲生产后使麸曲内优异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应用于酿酒生产后,芝麻香酒的风味成分种类和含量更为丰富,出酒率提高2.14%,优级品率提高11.2%,特别是酒中的健康保健成分四甲基吡嗪含量达到了4.56mg/L,满足了消费者时尚、舒适、健康的消费需求。
目前该技术除在景芝酒业推广应用以外,还在山东板桥酒业、青岛胶州酒厂、山东蒙山酿酒公司等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仅上述三家企业推广以后获经济效益 7499.9 万元。该技术对芝麻香生产企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如果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年增加效益可达 10 亿元以上,这对于整个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项目公示内容(二)
项目名称:柠檬酸绿色生产关键设备及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
提名奖种:科技进步奖
项目简介:
1、所属领域:生物医药
2、主要技术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
1)、技术内容
通过新式气液直旋射流混合器进行动态和静态气液混合比较,研究直旋气液混合双射流喷射器的结构及喷射流场等参数;研究采用PIV、CFD技术、流式细胞仪分析对发酵罐流场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双射流及流场的综合效果及发酵罐内部构件对发酵液混合效果的影响。研发出节能式发酵通风搅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提取工序的离子交换步骤在浓缩步骤之后进行,并且在浓缩之后增加了过滤步骤;离心分离工序加入部分干燥风,采用水洗和风洗交替进行的方式对湿晶进行处理。
2)、技术经济指标
生产一吨柠檬酸大约能降低58度电;提取一吨成品柠檬酸时间缩短10%。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利用直流射流和旋流射流混合模式应用到发酵生产中,将压缩空气以中心直射周边旋流的模式进入发酵罐与发酵液混合,构成射流后液体以中间直射周边旋转模式喷出,造就出更高湍流和更好的气液混合效果。
2)、利用空气压力产生的射流动力和液体自身重力作用方式造就反向两股液体按照龙卷方式旋转流动,加强液体湍动和增加气体混合,减缓气体逸散时间。
3)、离子交换在浓缩之后进行,并在浓缩之后增加了过滤步骤。
4)、离心分离工序加入部分干燥风,采用水洗和风洗交替进行的方式对湿晶进行处理,缩短了干燥时间。
4、专利情况
申请了4项专利并取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3项。
5、应用推广及效益和对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等内容
采用该成果每生产一吨柠檬酸就能降低58度电。目前该成果已在山东渠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天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歌得诺贝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配套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不仅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相关产品的质量和产业层次,扩大了社会的就业率。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和工作量:
第1位:刘海清,主要负责本项目总体设计组织实施。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市场形势,提出研究柠檬酸绿色生产的发酵及提取设备及工艺关键技术的设想,并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在进行工艺设计的同时,为确定该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最佳控制参数等,多次考察相关工艺方案,工艺的修改。对关键技术直射流和旋射流组合喷射器深层发酵喷射通气技术进行创新实验,第1项,第2项,第3项,第4项创新点均有创造性贡献,对解决吨柠檬酸产品能耗降低做出了重要创新,本项目中对该项技术研发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6%。
第2位:于清,主要负责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艺设计及与项目实施相关的参数分析优化。对关键技术直射流和旋射流组合喷射器深层发酵喷射通气技术进行创新实验,第1项,第2项,第3项,第4项创新点均有创造性贡献,对解决吨柠檬酸产品能耗降低、发展绿色产品做出了重要创新,本项目中对该项技术研发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5%。
第3位:郝夕祥,主要负责本项目标准方案制定及审查。在制定最佳标准方案过程的同时,进行工艺性审查、标准化审查,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并多次考察相关工艺方案,对工艺进行不断的优化。第1项,第2项创新点均有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中对该项技术研发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6%。
第4位:王江涛,主要负责本项目的具体技术方案的制定。在确定该技术在实验过程中的技术方案,实验参数等一系列有效解决措施,通过多次对该技术的实验,最终确定该项技术的具体方案,并对该技术第1项、第2项、第3项、第4项创新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中对该项技术研发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第5位:李永军,主要负责本项目工艺及设备实验。在确定该技术在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方案,针对设备对实验参数的影响等一系列有效解决措施,通过多次的实验,最终确定组合喷射器的结构尺寸、直旋混合射流喷射器在发酵罐中的分布位置、射流方向等,第1项,第2项,第3项,第4项创新点均有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中对该项技术研发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6%。
第6位:王腾飞,主要负责本项目工艺方案制定。在确定总方案的过程的同时,进行了工艺设计,该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最佳控制参数等,多次考察相关工艺方案,并对工艺进行不断的优化。对解决“直射流和旋射流组合喷射射流器深层发酵喷射通气技术、对喷射器的结构尺寸、进气条件、气泡分散状态等进行了优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创新,本项目中对该项技术研发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6%。
全部完成单位及排序:
完成单位: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排序第一位。
提名书中推广应用情况:
在广泛学习、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经多次讨论,论证并结合多年研制柠檬酸的成熟技术与经验,致力于柠檬酸发酵及提取的研制工作,技术要求起点高,经过多次的方案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开发方案。在开发过程中,公司组织人员进行了输入设计评审、工作图设计评审、输出设计评审等评审活动,设计完成后进行了工艺性审查、标准化审查,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论证、更改。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工艺方案进行了多次评审,制定出最佳方案,并组织技术骨干、车间技术能手成立了新产品的试制小组,与研发人员齐心协力,对试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加以改进,圆满完成了该技术的技术方案,最终确定使用直射流和旋射流组合喷射器深层发酵喷射通气技术,对离子交换步骤在浓缩步骤之后进行,并且在浓缩步骤之后增加了过滤步骤,离心分离工序加入部分干燥风,采用水洗和风洗交替进行的方式对湿晶进行处理。直至技术成熟并推向市场,最终实现了项目研究的市场化转变,提高了产品质量,开发了绿色产品。
并积极向山东渠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天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歌得诺贝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对该成果技术予以推荐,最终使得柠檬酸绿色生产关键技术被上述多家企业所采用。达到了节约粮食、降低成本的要求。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用该工艺后,大大降低了生产耗电量,提取一吨成品柠檬酸时间缩短10%,2015年-2017年三年共累计节支总额3256.3万元,增加创收外汇7997万美元。产品质量全部达到欧美标准以上。不但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民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信誉,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相关产品的质量和产业层次,扩大了社会的就业率,有利于传统产业领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对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意义,每年拉动全国发酵产业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亿元,带动就业12000多人,对促进人员就业、社会稳定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公示内容(三)
项目名称:环保型容量式大袋包装输送生产线
推荐奖种:科技进步奖
项目简介: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创新点
1、研发了带有可调节式上下级量筒的新型包装系统,可满足不同容积包装要求;
2、研发了带有新型夹袋装置的包装机,可实现包装袋的扩展定位及容量核定。
3、研发了智能运载小车,减少了人工,提高了输送速度和效率;
4、研发了横向辅助轨道十字交叉装置,实现了运输高效、无损,提高了生产效率;
5、研发新型高效除尘系统,解决了生产线粉尘扩散造成环境污染的难题。
二、项目应用及经济效益情况
该生产线已实现批量生产,经多家用户反馈:该生产线“性能可靠,设计先进,产出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与功能单一的包装、输送系统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成本。购置该生产线较购置单一设备的成本降低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同生产规模电耗降低33%以上,设备运行成本更低;
2、性能稳定,节省了日常维护成本;
3、解决了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扬尘问题,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对外界环境污染。
该生产线的研发推广,使我公司截至2017年末新增销售收入14740万元,新增利税3242.8万元。该生产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了能耗,有效降低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要求。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该生产线的研发推广及应用,为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起了引领和促进作用。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及工作量
第一位:闫吉祥,对该项目进行总体策划、组织和实施,对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及创新点的提出把握方向。首次提出该项目封尘、收尘思路;首次研究定体积式吨袋包装机和十字轨道过渡装置,形成新的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为该项目研发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项目投入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70%以上。发明专利“定体积式吨袋包装机”、“十字轨道过渡装置”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定体积式吨袋包装机”、“一种十字轨道过渡装置”发明人之一。
第二位:孙红金,全面参与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技术方案制定和编写等。具体包括:定体积式吨袋包装机方案制定和编写;运载小车方案制定和编写;十字轨道过渡装置方案制定和编写;项目创新点的拟定和编写等。参与该项目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80%以上。发明专利“运载小车”和实用新型“一种运载小车”的发明人,发明专利“定体积式吨袋包装机”、“十字轨道过渡装置”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定体积式吨袋包装机”、“一种十字轨道过渡装置”发明人之一。
第三位:岳献宝,全面参与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负责产品制作及质量控制等。具体包括: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生产计划;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制作流程;根据设计方案确定质量标准等。参与该项目工作量占总工作量60%以上。发明专利“定体积式吨袋包装机”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定体积式吨袋包装机”发明人之一。
第四位:刘玉平,全面参与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负责生产线部分设计工作。具体包括:根据设计方案设计机械图纸;上下级分体量筒的研发;封尘、收尘机械系统设计研发等。参与该项目工作量占总工作量60%以上。
全部完成单位及排序:
安丘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项目公示内容(四)
项目名称:MMP-2、E-cadherin和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推荐奖种:科技进步奖
项目简介:本研究目的:采用免疫组织技术检测ESCC组织和复发ESCC患者活检组织中MMP-2、E-cadherin和VEGF表达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三者者的mRNA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MMP-2、E-cadherin、VEGF基因及其蛋白在ESCC发生、发展、转移、术后复发中的生物学行为。
本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ESCC术后复发病例和109例ESCC首次手术病例和59例ESCC患者正常粘膜组织中MMP-2、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应用RT-PCR技术检测22例ESCC术后复发病例和109例ESCC首次手术病例和59例ESCC患者正常粘膜组织中MMP-2、E-cadherin和VEGF的mRNA的表达。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和工作量:
1 刘成 承担实验部分 50%
2 刘春英 承担资料部分 15%
3 贾海云 承担部分材料 15%
4 王欣生 承担部分材料 6%
5 吴伟强 承担部分材料 6%
6 张洪武 数据分析 2%
7 王英明 数据分析 2%
8 吕岩 数据分析 2%
9 李献兵 数据分析 2%
全部完成单位及排序:
安丘市人民医院
提名书中推广应用情况:
已经在安丘市人民医院和安丘市立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对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切除的标本和行胃镜检查取活检的标本进行MMP-2、E-cadherin和VEGF进行检测,根据三个指标的阳性率对食管癌的病情进行评估,对于恶性程度高的患者术中增加肿瘤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加强随访力度,及时发现复发病例,并及时处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试剂和设备的大量使用会大大增加医院及科室的收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可以应用于术前病人的预后评价,提高早期食管癌病人的检出率,对于术后病人的随访,监测提供可靠指标。对于手术病人常规检测,可指导术后病人的综合治疗措施,达到病人个性化治疗。有利于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随着肿瘤治疗效果的提升,势必减少肿瘤的总治疗费用,使患者在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总的治疗费用,使医院和科室有更好的口碑,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对于指导应用肿瘤抑制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临床上可寻找抑制上述因子的化学物质,从而为抑制肿瘤发展、转移提供方法。目前已经发现许多化学物质可以抑制上述因子表达,相关临床工作需要进一步展开。通过与制药公司的合作,为新药的研制提供理论治疗,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并为医院的科研实力提供榜样,并在社会上提供良好的宣传效果。
项目公示内容(五)
项目名称:p57、CD34和Ki-67在胎盘绒毛水肿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推荐奖种:科技进步奖
项目简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来自滋养细胞的妊娠性及肿瘤性病变,包括葡萄胎及滋养细胞肿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血HCG上,早期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和水肿流产胎存在重叠,难以鉴别。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无论是在遗传起源还是在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均有很大的不同,完全性胚胎发生恶变的几率为15-20%,而部分性葡萄胎仅为4%-6%,有效鉴别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和水肿流产胎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有很大影响。目前的组织学虽然可以区分大部分的葡萄胎,但有些早期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和水肿流产胎在显微镜下仅凭肉眼很难诊断。
本研究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5例完全性葡萄胎、40例部分性葡萄胎、28例水肿流产胎和22例正常妊娠组织(normal pregnancy,NP)中的p57,CD34,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分析p57,CD34,Ki-67表达临床病理意义,为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水肿流产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本研究成果已于《中外健康文摘》杂志发表论文《常见绒毛水肿病变中p5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发表论文《p57、CD34和Ki-67在胎盘绒毛水肿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2016年3月-2018年3月,《p57、CD34和Ki-67在胎盘绒毛水肿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科研成果在我院进行应用,患者通过诊断,及时进行了相应治疗,避免了过度治疗。本项目具有很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体现在:使完全性葡萄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针对性地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避免流产水肿胎患者过度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项目还推广至安丘市中医院、安丘市妇幼保健院、安丘市市立医院应用,该项目通过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鉴别诊断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水肿流产胎提供了病理依据,有利于患者及时、准确地治疗。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和工作量:
李富亮 课题设计实施 2011月05月1日至 2012.09月30日
刘春英 课题设计实施 2011月05月1日至 2012.09月30日
王云 课题实施 2011月05月1日至 2012.09月30日
庄振娟 课题实施 2011月05月1日至 2012.09月30日
王健 课题实施 2011月05月1日至 2012.09月30日
全部完成单位及排序:安丘市人民医院
提名书中推广应用情况:
通过应用《p57、CD34和Ki-67在胎盘绒毛水肿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的成果:1.p57在部分性葡萄胎、水肿流产胎、正常妊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和完全性葡萄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助于临床鉴别完全性葡萄胎和其他绒毛水肿病变。
2.CD34阳性表达在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之间、水肿流产胎和正常妊娠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表达在水肿流产胎、正常妊娠组织与完全性葡萄胎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在水肿流产胎、正常妊娠组织与部分性葡萄胎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助于临床鉴别葡萄胎和流产水肿胎。
3.Ki-67表达在水肿流产胎和正常妊娠组织中,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在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的表达与水肿流产胎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助于鉴别葡萄胎和水肿流产胎。
4.p57,CD34,Ki-67三种抗体联合应用,结合临床检查及常规病理图像有助于葡萄胎和水肿流产胎,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的鉴别诊断。
2016年3月-2018年3月,《p57、CD34和Ki-67在胎盘绒毛水肿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科研成果在我院进行应用,协助诊断疑难病例26例,其中16例诊断完全性葡萄胎,5例诊断为部分性葡萄胎,5例诊断为水肿流产胎。患者通过诊断,及时进行了相应治疗,避免了过度治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经临床应用,社会效益具体体现在:使完全性葡萄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针对性地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避免流产水肿胎患者过度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项目公示内容(六)
项目名称:参麦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清肌钙蛋白I的影响研究
推荐奖种:科技进步奖
项目简介:本课题旨在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中西医结合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优化治疗方案,为今后该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作用和效果,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6例,按患者自愿和住院号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 CKMB、cTNT、cTNI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死亡率等预后的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西药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6%,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 0. 05;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临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实验组患者CKMB、cTNT、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综上,本课题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有效保护 AMI 患者心肌细胞,降低CKMB、cTNT、cTNI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坏死程度,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均比较高,推荐使用。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和工作量:
高树霞 主治医师 课题设计,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包括病历资料收集,对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完成相关论文撰写及发表并组织通过潍坊市卫生局课题验收,工作量占65%以上。
王淑玲 主任医师 主要参与临床应用具体实施,病例筛选,资料统计,工作量占55%。
端木鲁健 主治医师 参与课题实施,病人检验数据等资料整理,工作量占50%。
聂翠芳 主治医师 参与病人回访及数据计算,工作量占40%。
任海萍 主管护师 参与实施病人回访及查阅资料,工作量占40%
全部完成单位及排序:
安丘市人民医院
提名书中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研究成果在安丘市中医院、安丘市兴安街道卫生院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应用结果发现,丹参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TnT含量,缓解患者病情,有效保护患者缺血心肌。近60余例的患者应用后明显有效保护急性心梗患者心肌细胞,降低CKMB、cTNT、cTNI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坏死程度,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