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2950377/2021-08422
- 分 类:教师培训;文化教育 ; 教育;体育
- 发布机构:市教育和体育局
- 发文日期:2021-03-09
- 标 题:【教师培训】【转载】《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 文 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 113707840042950377/2021-08422 | 分 类: | 教师培训;文化教育 ; 教育;体育 |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和体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1-03-09 | ||
标 题: | 【教师培训】【转载】《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教师培训】【转载】《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五育”并举办学方向,立足服务需求,聚焦教师成长,创新培养机制,引领和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深度研究和终身学习,培养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实践、能够落实综合育人、具有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的高素养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师德师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形成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良好教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有较大提升,学生课业负担大幅度减轻,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教师成长梯队更加完善,以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培养为主要任务,以专家型教师(学科领军人才)培育为重点,力争在三年内建设千人领军队伍;教研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实效明显,更好的服务教师发展,学生成长。
三、工作措施
1.强化专业理念和师德,促进职业理解和认同
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加强专业理念和职业理想培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强化读书研究学习,提升职业技能素养
认真落实《潍坊市中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市县(市、区)两级教研部门、各中小学校要研制教师读书计划,开展推荐书目、读书沙龙、读书论坛、读书人物评选等活动,引领教师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提升人生品位。
3.引领教师开展研究,推进研究型教师培养
市教科院每年组织两次重大教育教学问题、教学自主创新、育人自主创新、优秀教学法研究项目展示,择优纳入市政府教学成果奖;每年组织项目展示推介活动;组织教师发展论坛。各县市区要引领教师全员积极参与省市规划课题、重大教育教学问题、教学自主创新、育人自主创新、优秀教学法及小微课题等研究,做好跟踪指导,帮助总结提升。
4.聚焦教师基本功锻造,厚实教师专业素养
(1)开展全员“说课、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要连续开展三年“三说”活动,通过“三说”活动推动广大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要求,研究学情状况,提升课程驾驭能力。
(2)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创新课堂展示活动。市县校三级要每两年组织一次各学科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暨青年教师创新课堂展示活动,以此引领教师聚焦业务锤炼、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
(3)开展学科育人标兵展评等活动。市县校三级组织“学科育人标兵”评选,把学科育人标兵展评活动融入日常教研活动中,通过榜样带动作用,把广大教师引入到课堂教学研究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5.搭建多元培训平台,拓宽教师培训途径
(1)做实校本培训。各中小学要将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基本形式,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创新培训方式。培训要立足教师岗位,基于学校实际,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2)开展分类培训。依据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要求,结合潍坊市教师层级发展要求,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水准的教师开展分类培训。
(3)重视网络培训。充分发挥网络培训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学形式个性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等优势,探索创新网络平台培训,拓宽培训时空,降低培训成本。加强对网络培训的管理,如报名、学分登记、组织评价等,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培训的优势。
6.加强名师团队建设,抓好领军人才培养
(1)培育中青年领军人才。积极落实潍坊市教育局《关于新时代领军人才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自2021年在中小学文化学科中重点培育具有先进性、示范性、辐射性的中青年骨干领军人才,带动学科教学变革,推动教学方式转变,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标追求。
(2)打造“强基名师”团队。坚持“五育”并举,重点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好艺术素养、体育健康、劳动教育、信息技术、道德与法制等基础学科教师的培养。市县校三级要通过专项课题研究、特色教学展示课等方式,培养、打造一批学生喜爱度高、教学能力强的基础学科教师,组建“强基名师”团队,使之成为潍坊市义务教育阶段五育并举的核心带动力量。
(3)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市县(市、区)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建立不同等级的名师工作室,要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整合资源、高端引领、团队成长、整体提升。县(市、区)教研部门要制定名师培养、管理使用以及宣传推介机制,助推各级名师团队的成长。
7.加强教研团队建设,推动教研方式转型
(1)切实转变教研方式。努力使双线(线上和线下)教研成为常态教研;加强以学科课程建设为主的教学研究,注重“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研究,推行教师、教研员“合作共同体”式研究。落实好“做实学科教研”“做强综合教研”“做大项目研究”“做响品牌教研”工作。
(2)打造新型教研文化。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形成一线教师、校长、教研员、理论工作者合作研究、合作发展的群体,鼓励平等对话与交流,鼓励思维碰撞和互动,鼓励分享贡献实践智慧,形成分享、合作、诊断式的新型教研文化。
(3)创新专业发展路径。要积极为教研员创新专业发展路径,每年组织1-2次外出学习、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外出考察学习开阔其视野;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调研、专业评估等活动,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其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每年举办一次教研员论坛,为教研员提供展示、发展自我的平台。
四、组织保障
1.健全领导组织机构
建立市县(市、区)校三级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教研部门要承担教师发展主体责任,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落实具体责任人,具体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和考核工作。各学校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2.完善发展保障体系
健全教研员后备人才、公开遴选、任期聘任、考核评价等制度。建立基于专业素养提升的专业发展保障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加强教师评优体系建设,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3.加强专项经费保障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规划教师发展专项经费预算,加强工作经费保障。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政策规定,确保将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专款专用。加强经费使用效果评估,确保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4.强化绩效考核管理
市县(市、区)教研部门、各中小学都要将培训与考核有机结合,建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按照谁培训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过程管理,做好教师培训学分、教学业绩的登记,并作为评优树先、各级名师、领军教师、强基名师等培养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