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4295037/2015-00035
  • 分  类:通知公告公示 ; 教育
  •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2015-05-19
  • 标  题:关于组织2015年安丘市微课大赛的通知
  • 文  号:
  • 公开方式: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
索 引 号: 004295037/2015-00035 分  类: 通知公告公示 ; 教育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15-05-19
标  题: 关于组织2015年安丘市微课大赛的通知 文  号:
公开方式: 效力状态:   公开时限:

关于组织2015年安丘市微课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05-19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于2015年5月开始在全市举办微课大赛。

  一、参赛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专兼职教师及管理人员

  二、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培训(5月18日-5月30日)

  1.5月中旬教育局将组织各学校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及远程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学分证书,同时建立市级微课交流QQ群:194714301;(具体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2.市级培训结束后,各校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校级全员培训;

  第二阶段:制作(6月1日-6月30日)

  根据文件统一规划的学科及课题范围要求(附件3),各单位要根据任务分配合理安排,本次活动不受名额和作品数量限制,要求50岁以下的教师至少制作一节微课程,学科信息化骨干教师至少要制作二节精品微课程。

  第三阶段:评审(7月1日-9月30日)

  大赛分初审、海选和专家评审三个阶段。

  1.初审(7月上旬)。由大赛管理员或学科专家在“安丘市微课平台”对参赛微课进行资格审查,主要审查微课资源的完整性、思想性、科学性。初审合格的微课在“安丘市微课平台”发布,供教师、学生及家长学习、评价。

  2.海选(7月中旬至9月上旬)。鼓励中小学生在暑假中利用微课平台进行微课程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和学习总结;鼓励学生家长应用微课资源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根据教师、学生、家长对微课的学习数量、综合得分、浏览次数等数据进行海选。同一知识点选三个微课进入下一阶段专家评审,在同等条件下,将选择上传时间较早的微课进入下一阶段评审。

  3.专家评审(9月中下旬)。由教育局组织专家对网络海选胜出的微课进行评审,每个参赛微课将由3名及以上同行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实行百分制。

  三、评选要求

  (一)制作要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资源是一种用于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型课程资源。本次微课大奖赛中的微课特指微课资源。一个知识点的微课资源应包括微课视频、巩固练习、学习任务三个相互配套的组成部分。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微课资源可分为讲授类、应用类、实验演示类三种:

  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关键概念和原理。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应用类:关键概念和原理的应用。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应用问题(例题),并围绕问题开展分析、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实验演示类:教师应用教具、实验器材或计算机模拟软件作示范性实验,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

  各个学科的微课资源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所针对知识点的特殊需要,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

  “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学设计”、“微课件”、“微习题”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

  1.微视频

  时长一般为5-10分钟。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视频片头须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flv、mp4、wmv等,建议采用H.264封装的MP4编码),画面尺寸为720x576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不超过100MB。

  对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教材版本及适用对象等信息。由执教教师参照微课教学设计模板(见附件2)填写。文件格式为WORD。

  2.微课件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文件格式以PPT为主,可以整合到微视频中,也可以单独提交,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和反映主要教学内容,要包含本节微课的学习任务目标。

  3.微习题

  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每一个微课资源的练习应至少提供 1 套配套练习,每套练习至少包含 5 道题。每套题应包括概念辨析、巩固练习和应用拓展 3 种题型,文件格式为WORD。

  (二)参赛要求

  本次大赛主要征集以学科教学视频为核心的微课,包括微视频、微教学设计、微课件、微习题等。各单位应按照系列化、特色化、规范化的要求,提升微课参赛作品整体质量,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效益。

  1.系列化

  微课应与新课标、教材配套,要做好各学段核心学科的微课建设规划,逐步建成我市配套中小学核心学科的视频微课程。原则上要根据各单位分配的学科课题进行录制、上报,不按分配任务录制上报的不予展播和评奖。

  2.优质化

  要尽量发挥名校优势学科和各级、各类优秀骨干教师的作用,为优、特微课展示专栏提供微课视频。

  3.规范化

  要求提交材料做到齐全、统一、规范。

  (三)制作方法

  1.微课制作以原创或加工改造两种途径制作,鼓励原创开发。

  (1)原创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拍摄准备(重点要将教学设计转化成拍摄脚本,并与拍摄人员充分沟通明确拍摄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学实施与录制(既可以在课堂只拍摄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也可将整节课全程拍摄后再按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切片处理;或者用录屏软件录制自己的教学内容)、视频后期编辑合成、专家点评、教学反思等环节。教师也可下载安装微课录制软件,自行完成微课的制作。

  (2)加工改造则是指教师将近年来在竞赛活动中产生的完整优秀教学课例(录像课例),经过加工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点评、反思等)进行“微课化”处理。

  2.微视频的录制方式有以下几种:

  (1)数码设备摄录:教师可借助专业摄像机、数码DV、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电脑摄像头等一切具有视频摄录功能的设备,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场景拍摄记录下来。

  (2)录屏软件内录:通过安装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 Studio等免费录屏软件,此次大赛评选网站提供下载)或交互白板自带摄录软件、手写板和声音输入设备(话筒、耳麦等),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或电子白板、一体机等)上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这种方式适合于数理化等注重逻辑推理演算过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一个人操作完成。

  (3)全自动录播系统制作:利用录播设备,实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并能智能切换画面,有效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信息。

  (4)混合录制式: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式,通过拍摄、内录、制作、合成等形成微课教学视频。例如教师将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学动画(flash、Gif动画课件)输出合成视频格式;或通过自动播放的方式内录自己制作的PPT课件内容(声音可提前录制也可在播放时同步讲解)。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以上录制方式中的一种,并自行确定是否在微课视频中出现本人影像。

  (四)上报要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参评教师登录安丘市数字教育云资源管理平台(既“一师一优课”优课平台)(http://10.189.33.162:8088/)上传微课。上传时注意选择“活动项目为:2015年安丘市微课大赛”,帐号密码继续使用“一师一优课”平台用户名密码。

  四、奖项设置

  竞赛设个人奖和团队奖两类,其中:

  1.个人奖。经专家评审,各个组别分别评选出特、一、二等奖。其中特等奖数量不超过作品海选通过数的10%;一等奖数量不超过作品海选数的30%;二等奖数量不超过作品海选数的50%。个人奖将颁发获奖证书。

  2.团队奖。鼓励学校、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以团队名义参评,参赛微课须成套成系列,数量在20件以上,并根据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团队奖,获奖数量不超过参评团队总数的30%。

  五、上报材料及时间

  各单位务于6月30日前将微课上传评选平台,同时报送《微课作品汇总统计表》纸质版(需加盖公章)和电子版(发邮箱syj0536@163.com)。

  安丘市教育局

  二O一五年五月十八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