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4296208/2016-00099 | 分 类: | 总结报告 ; 综合政务 | ||
发布机构: | 凌河镇 | 发文日期: | 2016-12-17 | ||
标 题: | 凌河镇2017年工作打算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 |
凌河镇2017年工作打算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优化工业经济发展。1、强力推进当前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台账,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节点与任务时限,倒排工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全力向前推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抓好六和禽肉熟食加工、保康生物姜黄素萃取、普雷斯顿黑蒜加工、汽车检测线、金尔泰高档焊材扩产、碳晶板、生物益生菌、抹茶加工等项目,确保项目尽快投产达效。2、下大力气引导企业创新发展、上新项目。一方面,推动现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出口是全镇的一大特色主导产业,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2家,年加工出口能力150万吨,多年来,在扩大工业总量、拉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但是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从事“葱扒皮、姜去泥”的粗浅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企业间竞争激烈,推动这一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重点是把“控制、整合与引进”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引导企业由粗浅加工向精深加工、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加快这一特色主导产业由分散到集聚、由粗浅加工到精深加工、由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的转型升级。控制,就是停批一切新上的农副产品粗浅加工项目;整合,就是整合所有资源,扶持现有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培强做大,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就是建设一批投资大、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深加工项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一期投资3.2亿元的六和禽肉熟食加工、投资4.5亿元的保康生物姜黄素提取、投资5000万元的普雷斯顿黑蒜加工、投资6000万元的匠造食品蔬菜精深加工等项目,用这些优质大项目做大总量、做强增量。另一方面,围绕上新创新、膨胀规模、拉长增粗产业链条,积极引进低耗能、无污染、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重点培育歌尔通讯、金尔泰焊材、纤维素、班泰织造、交通辅材、碳晶板、生物益生菌、抹茶加工等高附加值企业。其中,电子器件制造业方面,重点是扶持歌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提升生产能力,确保达到用工1000人、年产电声元器件2亿支、营业收入8亿元的规模。高档焊材制造业方面,重点支持引导登峰焊材、金尔泰焊材加大技改投入,提升高档焊材研发、生产能力,使我镇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相当竞争力的焊材生产基地。高档纤维素生产方面,重点支持引导雄鹰纤维素公司加强市场营销、拓宽销售渠道,巩固全国最大的食品级纤维素生产企业地位。同时,我们将大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企业到浙江等经济发达等先进地区学习新理念、新经验。同时采取政策和资金双重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奖励5万元科研经费,助推凌河镇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凌河镇产业转型升级。3、集中精力招商引资,引进、储备项目。一方面,坚持全员搜集招商信息与专职队伍对接相结合,提高招商成效。组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社区、村干部分工联络凌河籍在外人员,宣传招商政策,收集招商信息,对确认有价值的信息,立即落实招商办专业人员靠上对接;同时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转型促招商,重点实施以企招商和以商招商,多渠道挖线索、找项目,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发展积蓄后劲。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保障,巩固招商成果。制定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政策,充分调动镇村干部招商引资和服务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把项目分为在谈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待投产项目和已投产项目五大类,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扎实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咨询服务、项目审批时的代办服务、项目建设中现场服务、项目投产后的跟踪服务,全过程强化服务保障,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早投产、快见效,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对新希望六和禽肉熟食加工项目,专门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包靠责任制,全面负责项目投资、审批立项、节能环评、土地规划等手续办理,及时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二是推进农业精细化发展。树立科学经营农业的新理念,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经营、生产、服务、流通“四个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向精细化、品牌化发展。1、积极推进规模生产经营,增强品牌农业发展的市场动力。一方面积极推动大规模土地流转,建设区域化种植基地、示范园区,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抓好儒林方、慈埠方、于家水西方、红沙沟方等4大种植基地的农田建设,为生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高端农产品提供支撑,力争年内新增标准化种植基地5000亩,形成规模化优势。另一方面,立足我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多的优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组织为纽带,切实走好“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解决供求信息不畅通、“丰产不丰收”、“高产不高效”和“谷贱伤农”等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2、实施农业标准化管理,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质量保证。为保证产品质量,对种植基地实施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行大棚滴灌、节水滴灌、配方施肥、杀虫灯以及“三统一分”管理模式,实现农药无残留。完善检测体系、充实检测队伍、活化检测方式,全面实行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检验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继续建立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对基地的生产管理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实行从种到收的全程监管,保证对每个环节发生的问题都能进行追溯。3、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拓宽品牌农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一标”产品的认定。重点做好“偕户红芽姜”和“红沙沟西瓜”地理标志性产品的认证;慈母山蔬菜、有机小杂粮、张家陡沟文玩核桃、“新儒风”蔬菜等特色产品的包装、宣传、推介;维护好“慈母山”“万鑫”两个山东省著名商标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凌河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4、积极做好品牌的推介、宣传,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围绕“效益”这个核心,全力做好名优农产品的宣传、包装和推介。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连市场、带基地的纽带和桥梁,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培训指导,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市场营销新机制。注重市场导向,力促农超对接,对内依托供销网络,实现“南北易货、东西交流”;对外依托省内外各大超市、酒店,实现“直供直销、定点经营”,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搭建新的载体和平台。积极引导、扶持山东生物保康姜黄素提取项目和普雷斯顿黑蒜加工项目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加工基地,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新亮点:1、繁荣镇区服务业,依托云峰大厦商业,引进大型超市入住,打造集休闲娱乐购物酒店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满足群众需求。2、结合凌河农产品加工企业多、出口量大的优势,引进一批物流龙头企业,为各企业统一提供报关、报检、报验、运输等一条龙服务,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3、强化“互联网+”思维,突出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对镇上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改造提升,引进有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引导镇上企业运用电商拓展销售渠道,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4、借助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优越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在拥翠山规划建设健康休闲养老项目,打造以拥翠山、拥翠湖、汶河林场、汶河为主的山水林自然风光旅游。5、借助凌河新上的禽肉熟食、果蔬加工、调味食品、黑蒜加工等精深终端产品生产,借鉴齐鲁酒城经验,开辟集农副产品生产、展示、品尝、购买等为一体的“观光工厂”,打造凌河特色工业旅游。6、规划建设占地100亩的集休闲、观光、娱乐、体验为一体的有机蔬菜采摘园,打造田园风光观赏和农事体验。7、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再现石家庄民俗博物馆、婚俗院,再续石家庄民俗旅游辉煌。8、着力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以加快存量消化、增量优化为原则,高端、适度、有序开发建设华夏家园、大江花园2个商居小区,推进新凌花园二期、樱花园小区及沿街商贸设施建设进度。
二、以特色化、精致化为目标,加快建设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生态宜居城镇。立足凌河的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发掘地域文化,坚持高点定位,打造以生态农副产品精细加工、近郊休闲旅游服务为主导的生态宜居城镇;积极向主城区靠拢,接受主城区辐射,建设功能完善、个性突出的卫星城镇。一是继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1、继续实施镇区改造提升工程,包括凌腾路、彩虹路绿化、亮化、污水管网完善;抓好占地40亩的五环广场和新建凌河小学项目。2、在镇区东部再规划建设标准化小学一座,将石家庄小学迁移到镇区,增强镇区人口聚集功能;3、对沿街商贸设施实施“一张图”规划,实现城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4、按照“见缝插绿”“见缝置景”原则,对镇区街道两侧面积相对较小的空闲场所、建筑死角等脏乱差地段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休闲街边公园;5、镇区、原红沙沟镇区和原慈埠镇区进行提档升级,定期开展店外经营和牌匾集中整治活动,推进城镇管理精细化水平,巩固全国重点镇地位。6、深入实施“一园、一湿地、两山、两路、三河、十村”城市生态圈建设三年规划,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持续增加绿量、提升绿质。继续打造好拥翠山“千亩樱花园”、“黑松风情景观区”,镇区以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公园绿化、景点绿化、墙体绿化为重点,利用两年的时间形成以樱花为主的绿化格局,打造靓丽樱花镇。二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镇的拓展和延伸,作为加快推进城镇化、推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借助整治挖潜和棚户区改造政策,按照“四全一特”社区建设标准要求,探索实施城乡一体、协调共享发展的规模化社区,重点实施小戈社区建设和东南疃村整体搬迁。三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突出抓好“六化六改”工作,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以群众满意为基准,加快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建设。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群众诉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解决好突出民生问题。1、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重点抓好凌河中心小学东校区新建、凌河镇中学教学楼改造工程,争取两年内完成校改任务,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2、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慈埠卫生院进行改造提升,对合作医疗网点和卫生室实行市场化管理,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3、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在拥翠山发展健康养老项目。4、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大帮扶力度,通过光伏发电扶贫、合作社扶贫、就业扶贫、企业贷款扶贫等多元化方式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5、深入实施天网工程,在各村主要进出口和主要道路两侧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村村全覆盖。6、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在今年全镇71个村庄新建了文化休闲广场的基础上,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各村建立文化休闲广场和乡风文明宣传街,力争两年内145个村村村建广场;加快镇图书馆、村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活动中心等建设;常态化组织广场舞大赛、“一年一村一场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7、严守安全生产底线,更大力度抓好安全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大力度的抓好隐患排查整改,对隐患实行“零容忍”。8、积极推进平安、法制、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四、以提高执行力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牵引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弘扬“四种精神”,始终保持“大干实干走在前列,创新创业永无止境”的凌河精神,不断提素质、树形象、做贡献。一是强化干部作风。在全体镇村干部中开展创先、创优、创新、提标、提速、提效为主题的“三创三提”活动,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创先”就是树立争创一流的工作导向,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使各项工作率先推进、勇于夺标;“创优”就是创优发展环境,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创优,促进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创新”就是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全镇上下敢闯敢干、大胆探索,创新发展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用新思维、新机制、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提标”就是提高工作标准,坚持高点定位,以全市最高水平为标杆,加压奋进,突破跨越;“提速”就是提高发展速度,坚持以快制胜,做到在谈项目快签约、新建项目快开工、续建项目快建设,创新实干,加快发展;“提效”就是提高效率、效能,树立效率、效益意识,强化担当力、提高执行力,提升素质能力,做到抓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二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1、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对梳理出的38个重点项目,建立重点工作推进台账,逐个项目定责任、定进度、定奖惩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往前推进。2、完善镇干部奖惩机制和村干部千分考核办法,树纪律、讲规矩、定制度、严奖惩,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保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实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抓实“阳光议事日”、“支部生活日”,加快构建镇、社区、村“三位一体”党群服务体系,严格按照“一厅一校十室+N”标准,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合理确定镇、社区两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功能,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